1月2日,由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推出的年度特別節目“CCTV2005創新盛典”播出后,已經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在其揭曉的創新榜上,絕大多數被外資品牌占據,而民族品牌僅占25%。該創新榜向人們折射出這樣一個現實:中國產業創新不足。
拿國內平板電視產業來講,雖然目前已進入了高速成長期,但由于缺乏創新,國內大多數品牌的產品趨于同質化,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背離了產品創新基礎的“概念”,價格戰成為其主要競爭手段,透支了本應在產業成長期獲取的合理利潤。因此,中國企業迫切需要走出“區域比較優勢”的誤區,確立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以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將“中國制造”提升到“中國創造”。
然而,“中國創造”并非無跡可尋。已走上國際化之路的中國品牌在與國際品牌的激烈競爭中,逐步植入技術創新的“基因”,對“中國創造”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進入“CCTV2005創新盛典”創新榜的TCL和聯想給了我們提供了一種值得研究的“中國創造”跨越模式:在資源配置全球化的今天,通過并購或重組的“拿來主義”方式,是實現“中國創造”的最快途徑。TCL合并重組了法國湯姆遜等著名的技術型彩電企業和聯想并購了IBM的PC業務,都是并購經典。
當然,技術創新并不是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像英特爾、微軟這樣的技術導向型企業畢竟是鳳毛麟角!凹夹g創新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現實的是應在整合上游產業鏈資源的基礎上,著眼于應用技術層面的市場導向型創新,以塑造產品的差異化優勢。
但是,不能把“中國創造”簡單地理解為技術創新。“對于我們消費電子企業來說,要扛起‘中國創造’的大旗,就必須立足于規模化制造,打造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將創新產品迅速轉化為市場優勢!盩CL史萬文在創新盛典上說。他還透露,以中國、墨西哥、波蘭、泰國四大制造基地為主軸的全球布局已經形成,2006年TCL液晶電視總產能將達到600萬臺。
TCL與聯想通過國際化并購迅速提升了自己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實力,率先推動“中國創造”走向世界。我們期待在下一屆的創新榜上,能看到更多的中國品牌,能看到更好的令國人興奮的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