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申長雨一行赴濱江區調研知識產權工作,深入聽取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建議。浙江省知識產權局黨委書記、局長謝小云等領導陪同調研。調研期間,申長雨局長主持召開知識產權賦能 “人工智能 +”產業發展座談會,中昊芯英與阿里云、宇樹科技、中控技術等 8 家人工智能領域代表企業共同參會,圍繞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強企建設展開深度交流。
申長雨局長強調,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其創新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制度保障。國家知識產權局正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構建“人工智能 +”知識產權生態 —— 一方面不斷完善制度規則,強化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制度供給;另一方面積極運用大模型賦能知識產權審查、侵權監測溯源、專利精準對接等場景,為產業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與營商環境。同時,申長雨局長充分肯定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成效,要求浙江省知識產權局進一步發揮國家戰略與地方實踐的橋梁紐帶作用,助力企業破解知識產權布局、轉化、保護中的實際難題。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主持召開知識產權賦能“人工智能 +”產業發展座談會
座談會上,中昊芯英創始人及 CEO 楊龔軼凡分享了企業在 TPU 架構 AI 芯片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知識產權實踐成果。他介紹,中昊芯英是國內唯一掌握 TPU 架構 AI 芯片全棧技術并實現芯片量產的企業,核心產品“剎那®”TPU AI 專用算力芯片展現出卓越性能:在 AI 計算場景下,性能較海外知名 GPU 產品高出近 1.5 倍,能耗降低 30%,且支持 1024 片芯片高速片間互聯;基于該芯片打造的“泰則®”人工智能計算集群,更能支撐超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關鍵算力支撐。
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楊龔軼凡提出企業“研發即申報”的核心策略 —— 將知識產權工作與技術研發深度綁定,確保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知識產權資產。目前,中昊芯英已累計取得發明專利 86 項、實用新型專利 3 項、軟件著作權 167 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2 項,知識產權覆蓋芯片設計、系統集成、模型優化等全鏈條關鍵技術領域。依托杭州市知識產權試點企業的快速預審通道,公司關鍵技術從研發完成到獲得專利授權的周期平均僅需 6 個月,顯著提升了知識產權轉化效率。
這些知識產權成果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憑借過硬的專利實力,中昊芯英成功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技術持續迭代與市場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中昊芯英知識產權工作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深化 TPU 架構、Chiplet 技術、大規模集群互聯等核心技術創新及專利布局;二是推動標準與專利結合,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探索將核心專利融入標準;三是建立全流程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定期開展知識產權風險排查。
本次座談會通過政府與企業的深度交流,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中昊芯英在 TPU 架構 AI 芯片領域的突破及知識產權的快速轉化能力,充分體現了知識產權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保護與市場拓展的實際效能。中昊芯英將進一步深化 TPU 核心技術研發,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將核心專利融入標準,不斷提升企業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