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來自16個國家的500余臺類人型機器人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展開競賽,涵蓋足球、短跑、醫藥分揀、清潔等多個項目。雖然機器人選手們展示了最新的技術突破,但在奔跑中摔倒、對抗中失衡乃至足球比賽中意外坍塌的畫面仍屢屢出現。這些細節表明,即便是在全球最高規格的競賽舞臺上,當前機器人在穩定性、泛化能力與復雜場景應對方面依然存在明顯不足。正因如此,如何通過系統化與場景化探索,推動具身智能真正走向產業化,成為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在數字化浪潮和智能化轉型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和未來方向,具身智能正在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它不僅承載著連接虛擬與現實的使命,更是推動產業升級、社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引發國際廣泛關注。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從政策支持到資本投入,一批創新型企業正加速崛起,展示出中國硬科技的澎湃力量。在這股潮流中,總部位于杭州的原力無限,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場景探索,正在成為國內具身智能賽道的代表性企業。
行業趨勢:具身智能進入商業化加速期
過去十年,人工智能在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關鍵突破,如今逐步邁入具身智能階段。所謂具身智能,是賦予人工智能系統感知、行動與交互的能力,讓其不僅能“算得快”,更能“動得好、理解深”。
然而,從技術突破到商業化落地,具身智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AI主要處理數字信息,而具身智能需要在復雜的物理環境中實時決策和執行,這對算法、硬件和系統安全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業內普遍認為,具身智能正成為繼大模型之后的AI產業新風口,能夠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的具身智能企業,將在未來十年競爭中占據先機。
國際權威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全球AI機器人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具身智能相關應用的市場占比有望超過30%,成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指出,具身智能將在未來十年深刻影響交通、醫療、零售、教育、制造等行業,改變數億人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在中國,隨著“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具身智能正加快落地步伐。無論是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務,還是在商場、園區、交通樞紐等場景,智能機器人已不再只是實驗室里的樣品,而是真正走入大眾視野、走近社會運行的“新助手”。
原力無限:代表性中國AI企業的產業化探索
在這一背景下,成立僅兩年的原力無限,已用一系列成果證明了在具身智能產業化方面的探索實力。
短短時間內,公司接連獲得BEYOND BEST CHOICE AWARDS、“中國機器人行業年度創新產品獎”“中國機器人產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獎”“最佳具身智能獎”等多項行業榮譽。2024年,原力無限的創新產品被評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突破,受到業界和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更為矚目的是,在工信部“人工智能+ Top 50”案例評選中,原力無限憑借智慧城市應用成果成功入選,成為全國“AI+產業”融合的代表企業。2025年,公司又在央視《贏在AI+》節目中,從近千家參賽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十強,被譽為“2025中國AI創業十駿”。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系列獎項與榮譽不僅是對單一產品的認可,更是對原力無限整體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的高度肯定。
技術驅動與團隊實力:科學家型企業家的產業化思考
如果說成績是外在呈現,那么背后的技術積累與團隊實力則是原力無限的核心競爭力。
在技術路線方面,原力無限提出“一腦多身多場景”的戰略架構:以大腦級VLA(Vision-Language-Action)智能模型為核心,賦能多具身形態機器人,實現跨場景協同與自我學習。
在技術實現上,原力無限抓住了具身智能的兩個關鍵突破口——四目視覺系統與高精度機械臂。通過多維度視覺感知與高自由度操作的結合,企業成功突破行業長期存在的感知與交互難題。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環境理解力和操作穩定性,也讓“機器行動的可靠性”從實驗室真正走向現實。
團隊層面,原力無限匯聚了一支學術背景深厚、產業化經驗豐富的“產研天團”。成員曾在阿里巴巴、浙江大學及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擔任要職,既懂技術前沿,也懂市場需求,更懂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改變社會的產品與服務。
團隊領軍人物白惠源展現了“科學家型企業家”的特質。她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主導過從零到百億、千億規模的業務拓展,擁有豐富的戰略落地與組織變革經驗。近年來,她相繼獲得“2025浙江省青年科學企業家”“《財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影響力人物”“年度中國科技行業最佳CEO”等榮譽,并擔任南方電網專家委員會委員、IEEE Member。
在浙江大學EMBA開學典禮上,她分享了對AI產業的洞察:“AI行業已悄然進入下半場:上半場比的是技術能力,下半場比的,則是場景穿透力和產業落地力。”在亞布力論壇上,她還指出:“未來的AI,不是一臺機器的智能,而是一整座城市的協同智能。”她的觀點被業內廣泛引用。正是這種遠見與堅毅,使原力無限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不斷突破,走在行業前列。
產學研協同與技術護城河建設
原力無限還在產研體系和技術積累上建立了堅實的護城河。公司與浙江大學聯合成立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在南湖達摩院設立X-Lab創新實驗室,形成“高校基礎研究+企業產業化應用”的協同創新模式。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機器人、人工智能及新能源領域獲批35項以上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20項軟件著作權,另有30余項專利正在申請,規劃儲備超過100項。這一系統性的知識產權布局,不僅體現了技術積累深度,也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具身智能競爭中構建了重要壁壘。
原力無限的研發團隊碩博比例高達70%,成員畢業于清華、浙大、北航、哈工大、斯坦福等頂尖學府,并曾在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騰訊等科技巨頭擔任重要職務。這一人才結構和創新氛圍,為企業持續推進原創突破和場景落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場景驅動的商業化路徑探索
在產業落地方面,原力無限堅持“從場景中來、到場景中去”的路徑。與不少仍停留在技術展示階段的企業不同,原力無限自成立之初就將商業化落地作為核心目標。
目前,其明星產品FORCE系列智能全自動充電機器人已在商場、園區、交通樞紐等近百個場景落地,服務于千家萬戶。它們不僅解決了“找樁難、充電不便”等痛點,還能與巡檢、安防、能源管理等應用協同,構建多場景互補的智能生態。業內認為,FORCE系列不僅是單一產品的成功,更是全球范圍內首批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重量級具身智能產品之一。
具身智能的真正價值,不在于某一臺機器人,而在于“腦—身—場景”的系統化演進。原力無限的路徑正體現了這一趨勢:從大腦驅動,到多具身協作,再到多場景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以技術為底座、以應用為牽引、以生態為目標的發展路線。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戰略選擇,更是中國具身智能產業探索“從0到1,再從1到N”的縮影。
國家戰略呼應:硬科技自立自強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強調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
具身智能作為AI發展的重要方向,承載著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使命。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掌握具身智能核心技術和應用場景,對于維護科技安全、推動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原力無限等企業的發展實踐,契合了國家戰略導向。無論是原創技術突破,還是在場景中的成功應用,都表明中國企業正在逐步掌握具身智能領域的話語權,為構建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貢獻力量。
未來展望:具身智能的中國方案
放眼未來,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從教育陪伴到養老服務,從城市治理到災害救援,智能機器人將以全新形態深度參與社會運行。
中國具身智能產業正迎來從“技術突破”到“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隨著5G、邊緣計算、新材料等相關技術的成熟,商業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算力提升、算法優化以及場景拓展,具身智能的價值將逐步釋放。未來十年,這一領域有望成為全球科技與經濟增長的新支柱。
原力無限等中國企業在這一進程中的探索,不僅關乎自身發展,更是中國硬科技走向世界的重要實踐。通過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生態建設等方面的持續探索,中國有望在具身智能賽道中形成獨特的“中國方案”,為全球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看五年、想三年、踏實干一年。”這是許多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理念,也代表了在復雜環境中穩健前行的戰略定力。相信在政策支持、技術積累、人才儲備、應用場景等優勢推動下,中國具身智能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