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的今天,企業、商協會乃至政府機構仍面臨著資源對接效率低、信息不對稱、合作成本高等多重痛點。正是基于對這些現實難題的深刻洞察,90后創始人徐曉君帶領團隊打造了企鏈接平臺,致力于以技術驅動重構商業連接方式,推動資源匹配進入“有溫度的高效”時代。
一、痛點起源:資源錯配與效率瓶頸成企業成長阻力
徐曉君在多年企業管理實踐中發現,盡管市場資源豐富,但企業與供應商、合作伙伴、政府項目之間的對接仍高度依賴人脈和線下推廣,不僅耗時耗力,匹配精度也有限。尤其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缺乏有效曝光和資源渠道,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同時,商協會和政府部門雖擁有大量政策、項目和企業資源,卻缺乏高效分發和精準觸達的工具,資源沉淀嚴重,未能真正賦能企業。
二、破局之道:智能匹配+全鏈路賦能,打造“不停歇的對接引擎”
企鏈接通過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技術,構建出一套智能資源對接系統。該系統可在一分鐘內完成相當于人工三個月工作量的匹配任務,極大提升了資源鏈接的效率與準確性。平臺推出六大核心工具——包括數字化商業名片、智能推廣系統、招投標發布中心、政企資訊中心、商務活動引擎和智慧知識庫,覆蓋從需求發布、資源對接、品牌傳播到知識學習的全業務流程。
三、多方共贏:為企業減負、為協會增效、為政府賦能
企鏈接不僅幫助企業快速找到合作伙伴、降低尋源成本,還通過實時政策推送和行業動態更新,助力企業規避風險、把握機遇。對商協會而言,平臺提供“整體入駐-聯合運營-定制服務”的三級合作模式,使其能夠更高效地服務會員單位,擴大影響力。政府方面則可通過企鏈接實現產業政策精準宣貫和企業需求批量響應,提升政務服務的透明度和覆蓋效率。
四、廣闊前景:讓資源流動更有溫度、更有尊嚴
徐曉君強調,企鏈接的初衷不僅是“高效”,更是“有溫度”。平臺拒絕“內卷”文化,倡導人性化管理與技術賦能并重。她希望通過技術替代重復勞動,讓員工回歸生活與本真,讓企業更專注于創新與成長。未來,企鏈接將持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服務,構建一個智能、互信、可持續的商業新生態。
“企鏈接的推出,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一次創新,更是對傳統商業對接模式的一次深刻重構”財經作家高承遠如是說。在徐曉君的引領下,這一平臺正逐步成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資源協同效率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