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科技界掀起AI Agent浪潮時,教育領域正悄然發生一場技術革命。在深圳叉子科技推出的“全都會”數智化教育平臺上,四類AI Agent——診斷專家、規劃大師、執行助手、檢測教練——組成了一支無形的“超級教師團”重構學習全流程,其核心技術“知識溯源補缺”,正在重新定義“因材施教”的智能化路徑。
一、從錯題本到“補缺本”:AI Agent的認知躍遷
傳統教育產品大多停留在錯題整理的“錯題本”階段,機械地練習當前失分的知識點,而全都會的Diagnostic Engine(診斷專家)率先實現認知突破,推出“補缺本”新概念:當學生做錯一道二次函數題,系統不會簡單推送同類題,而是通過自研的千師大模型+DeepSeek/豆包雙模型架構,追溯知識漏洞鏈,深層溯源至前置知識點“因式分解”未掌握,從而找到失分的真正源頭并針對性出題。在2025年4月“科技促成長,教育向未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叉子科技CTO楊陽對全都會人工智能系統的技術邏輯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吸引了眾多專家與教育工作者的目光。
(圖片配字:叉子科技CTO楊陽在研討會上解讀全都會千師大模型)
這種基于知識圖譜的依賴關系分析,使AI Agent能像老中醫“把脈”般精準定位學習病灶。在2025年6月北京市通州區舉辦的AI賦能精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成果交流會上,叉子科技CPO汪沐琪對全都會的“補缺本”概念進行了深入介紹,通州區宣布在全區41所中小學校全面部署“全都會AI教學平臺”,標志著通州區成為全國首個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實現AI教學平臺全覆蓋的區域。
(圖片配字:叉子科技CPO汪沐琪在交流會上介紹全都會核心功能)
二、技術全景:全都會如何在實踐中構成教育閉環
在近日召開的2025年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大會中,叉子科技CEO林子乂發言指出:“當前教育的最大痛點是難以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傳統大班教學‘一刀切’、效率低下,小班制個性化教學又面臨師資短缺的難題。”
(圖片配字:叉子科技CEO林子乂在大會上系統闡釋AI技術如何破解教育公平難題)
面對傳統教育“標準化教學”痛點,全都會構建了教育領域罕見的全流程智能閉環系統。學習流程被拆解為診斷、規劃、訓練、評估四大環節,每個環節均由專屬AI Agent無縫接管。
當學生通過作業拍照時,AI如同CT掃描儀般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自研千師大模型與通用大模型聯動,將知識點拆解至最小單元,實時生成學情分析診斷。北京通州永樂店中學教師驚嘆于全都會系統能捕捉到“三角形三條高交于一點”這類知識點的18.18%超低得分率,其精細度遠超人工統計。
在基于診斷結果的“納米級分析”之上,全都會平臺智能為每一位學生構建個性化的“補缺+培優”雙軌學習路徑,從百萬題庫中動態匹配階梯式題目。天津塘沽六中的分層教學印證了效果:全都會平臺幫助教師精準掌握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鍵進行分層式AI組題,科學地優化了教師的教學全流程,實現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的革命性提升。
在應用過程中,全都會持續追蹤學習軌跡,實時生成靶向復習方案并同步教師調整教學重心。當北京永樂店中學在一個月內完成138次組卷后,AI自主優化策略使教師備課效率大大提升,系統如同具備成長智慧的生命體。
三、技術溫度:從效率革命到教育普惠
在資源匱乏地區,AI正成為撬動教育公平的超級杠桿。在全面部署全都會數智化教育平臺后,擁有7000名學生的縣城高中——吉林榆樹實驗中學見證奇跡:老師日常組卷時間從兩天縮短至兩小時,批改效率從每班90分鐘降至2分鐘,高二年級聯考排名從第五躍居第三。2500份智能組卷、3000次高效批改的背后,是每位學生獲得“隱形名師”守護的教育公平。
教育AI的航向已然轉變:從“人工替代”走向“人的延伸”,從“標準答案”邁向“個性化成長”。全都會的終極目標并非替代教師,而是釋放教育者的創造力。當全都會成為每個孩子的學習導航儀,因材施教這個千年教育理想,正透過知識溯源的微光,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