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傳統彩電市場還停留在以32吋為主線。10年后的今天,50吋乃至60吋也不再是消費者眼中的奢侈品。研究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全球彩電市場出貨量平均尺寸達到45吋以上,一、二線城市55吋成消費主力軍。此外,據海信披露,2018年上半年海信電視全球出貨尺寸達到47.2吋,蟬聯全球主流電視品牌第一名。
9月初,央視曝光了國內彩電市場空前慘烈的價格大戰。超過半數的彩電品牌徘徊在1%凈利率的虧損邊緣。“一面是火山、一面是冰封”,這是彩電圈的真實寫照,彩電企業如何避開價格戰,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產品模式、營銷模式即成為當下彩電品牌急需面對的一道單項選擇題,而海信的布局則堪稱為彩電行業教科書式的案例。
創新與突圍、機遇亦挑戰
同樣是以電視產品為主業,價格大戰的背景下,海信則在進行著另一場大秀。以海信激光電視為中心,以全線4K極清分辨率產品為推手,海信一套“組合拳”大秀正在上演。這在整個彩電領域,尤其是俄羅斯世界杯之后,為沉悶的彩電市場掀起了一輪“高、大、尚”的消費高潮。
逆勢的大秀,海信憑借一己之力帶動國內彩電市場走向更高點的信心來自哪里?
據投影時代了解,從2014年9月,海信推出全球首款自主研發的100英寸激光電視算起,激光電視產業化4年來,在海信的帶動下,已有超過20多家企業進入激光電視產業,激光電視這個新物種已成大氣候,海信激光電視也相應的成為了最大的市場熱點。
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8月,海信激光電視零售量同比增長407.44%,零售額同比增長197.60%。放眼整個激光電視視市場,今年8月,海信激光電視零售額占有率為94.46%,零售量占有率為94.82%,雙雙突破九成。也就是說,國內電視市場上每賣出100臺激光電視,就有94臺是來自海信。這些數據表明,海信已成為激光電視領域的絕對統治者。
業內專家表示,彩電行業的 “價格廝殺”更多是建立在消費者對傳統彩電產品過于單一,不足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造成的一個假象的“供大于求”基礎上所進化而來。國內以內需消費為中心的經濟成長過程已經走過至少15個年頭。這15年來,恰是本土彩電品牌以“更低的成本”戰勝國際品牌,取得市場統治地位,甚至部分走向國際化的關鍵時期。
但是,伴隨國內彩電企業成長為市場主力,傳統的成長方式與產品形式亦不能再支撐企業的增長。更為重要的是,國內消費結構也面臨嶄新的升級挑戰。面對新興的消費群體,消費者對單一的傳統彩電產品顯得更為理性,在缺乏高質量的市場供給的大環境下、海信激光電視通過產品創新與營銷發力的組合拳之后,其崛起就顯得更為水到渠成了。
會享受也要健康,激光電視就是健康護眼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80%的消費者在購買彩電時除了注重產品價格與性能之外,同時也更注重是否會對人眼產生危害。也就是說,隨著消費升級,健康護眼也成為彩電行業必須要重視的一項關鍵性“參數”。
近日,國家直屬權威檢測機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和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專家通過人群相同條件下觀看激光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嚴格對比試驗,得出了144組測試數據。數據證實:激光電視的確具有很強的護眼特性,尤其是在和人眼是否近視高度相關的睫狀肌活躍度指標方面,甚至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激光電視專家劉顯榮博士指出,激光電視健康護眼的特性是由其發光成像原理決定的。液晶或OLED電視均采用直射式成像,大面積屏體光線直接入眼,而且還伴隨著高亮顯示、頻閃刷新等問題,尺寸越大,觀看時間過長,越容易引起視覺疲勞。而激光電視經過屏幕將光線反射到觀看者的眼中,如同自然界的萬物反射陽光最終成像進入眼簾,光線柔和舒適不刺眼。
今年6月,海信激光電視率先通過了全球最嚴苛的歐美市場安全認證,同時也通過了國家CCC和美國FDA激光安全認證,光輻射安全等級為RG0(最低光輻射等級,完全無害)的認證。經過嚴格的測試,取得美國、歐洲的市場準入認證證書,并獲得了在國際上互認的CB證書,三者是對海信激光電視“人體安全性”、“健康用眼”概念的權威支持。
如果說消費升級是刺激大尺寸電視突飛猛進導火索,那么教育部等八部門在8月30日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會是刺激激光電視得到再一步上升的助溶劑。預計,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對護眼需求的持續提升,以及國家對青少年近視程度的重視,激光電視市場將會迎來一波真正的大規模爆發。
眾兵無將不成軍,群龍無首難成行,海信在經過11年的破冰之后,從一個產品做到了一個產業,也從一個企業影響到了一個行業。激光電視行業在向信的引領之下越走越遠、越飛越高。友商們也紛紛把海信當做行業先行者與領導者看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激光電視行業在以海信為代表的諸多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將步入規范、健康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