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NFO)最新研究,隨著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屏被用于更多智能手機和高端平板電視,面板制造商加大了新建OLED顯示屏工廠的投資力度。由此,AMOLED面板的全球產能,包括紅綠藍(RGB)OLED和白光OLED(WOLED)在內,預計將從2017年的119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2年的5010萬平方米,增幅達320%。
據IHS Markit最新的Display Supply Demand & Equipment Tracker報告,RGB OLED面板產能將由2017年的890萬平方米增至2022年的3190萬平方米,WOLED面板將由2017年300萬平方米增至2022年的1820萬平方米。
市場兩個領導者——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簡稱SDC)和LG顯示(LG Display,簡稱LGD)采取了不同的路線:三星關注RGB OLED面板的移動設備應用,而LG則更多關注WOLED顯示屏在電視機上的應用。為了應對RGB OLED逐漸取代智能手機及其他設備液晶屏(LCD)的趨勢,特別是OLED面板的全屏和柔性功能,LGD于2017年開始生產RGB OLED面板。同時,中國(大陸)面板制造商,包括京東方(BOE)、華星光電(CSOT)、天馬(Tianma)、維信諾(Visionox)、和輝光電(EverDisplay)、信利(Truly)和柔宇(Royole),均在擴大RGB OLED面板產能,目標直指移動市場。
IHS Markit高級主管David Hsieh表示:“建造一間月產能9萬片基板的6代柔性OLED工廠至少需要115億美元投資,遠比同等產能的10.5代TFT LCD工廠投資要大。另外柔性OLED面板量產的學習曲線成本也很高。AMOLED面板相關的財務和技術風險阻礙了日本及中國臺灣制造商進入該市場的積極性。換句話說,AMOLED顯示屏產能擴張,無論是RGB OLED還是WOLED,只發生在中國(大陸)和韓國。”
三星顯示仍將是智能手機RGB OLED面板的主要供應商。IHS Markit表示,其RGB OLED面板產能將由2017年的770萬平方米增至2022年的1660萬平方米。盡管許多中國(大陸)面板廠商正在建造RGB OLED工廠,但產能均遠小于三星顯示。也正是由于產能差異,其客戶群也將產生分化:三星顯示將主要關注兩大客戶——三星電子(用于Galaxy),以及蘋果公司(用于iPhone),而中國(大陸)制造商將目標鎖定在本土智能手機廠商,包括華為、小米、Vivoo、Oppo、魅族、聯想、中興,以及一些白牌廠商。
預計2017年,韓國面板制造商將占據全球AMOLED產能的93%,到2022年其份額或將跌至71%。而中國(大陸)制造商(京東、華星、天馬、維信諾、和輝和柔宇)2022年的總計份額將達26%,遠高于2017年的5%。
Hsieh補充說:“許多人認為中國(大陸)RGB OLED產能的強勁擴張是對韓國廠商的威脅。這的確是一種威脅,但韓國廠商擁有高效率、高產能的工廠,而中方的OLED廠相對較小,且分散于多地的多家公司。盡管中國(大陸)制造商可以通過政府補貼擴大工廠規模,但其經營業績則完全取決于面板廠商自身。在維持業務,克服學習曲線成本、初期低收益率和產能利用率的挑戰方面,恐怕還要花費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