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渠道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傳統彩電企業。但是,在這場變革中,彩電企業亦不是完全被動的承受著,更是主動的市場建設者。彩電廠商的電商化,也是彩電企業塑造電商新格局的過程。
事務的作用總是雙向的。如,2013年之前,電商市場充斥的主要是低端低價彩電,這不僅阻礙了電商渠道能量為彩電品牌帶來銷量,也使得電商渠道自身顯得“低端不入流”。而2015年彩電企業,創維、海信等紛紛加強高端產品上線工作、強化自身門戶的銷售職能,則顯然是為電商渠道形象的提升注入了正能量。
電商渠道從最早的附屬,到目前的主流,本質上是彩電企業大力推動的結果。彩電電商渠道爆發性增長的起點是小米、樂視、酷開等專職互聯網品牌的誕生。某種意義上,沒有為電商定制的、符合線上人群消費習慣的這些品牌和產品,彩電的電商渠道就至少還需要“在黑暗中”多摸索幾年。
電商市場不是所有類型的產品都表現出“爆發式”的成長特點。或者說,在電商的不同發展階段,一些產品會在線上市場高速成長,而另一些產品則不會突出成長。這種“發展不平衡”主要是由:1.該產品是否適合這一時期的電商市場,以及2.該產品的產業鏈,特別是品牌廠家是否愿意推動這類產品上線銷售息息相關。
對于彩電行業而言,小米、樂視電視的推出,實際上是讓處于市場統治地位的傳統彩電企業被迫接受“必須推動線上銷售發展”的這樣一種事實。而電商渠道所依賴的物流體系的高度成熟,則為大家電的配送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安全性;消費者對電商的認知度提升,提供了“低換新頻率”的大家電,線上市場首次獲得了形成足以平衡成本的銷售規模的基礎。——這些條件每一個都是電商彩電市場取得今日成就所不能或缺的。
在未來,彩電品牌和廠商們、產業鏈上游對彩電電商渠道市場規律發展的深刻影響不會停止,隨著彩電行業電商化的加劇,一個更符合彩電產品市場需求的電商行業必然會被創造出來。
第一, 低價值模式不可持續。電商的低價值模式由三個方面組成,首先是電商依賴于低價格產品、其次,互聯網彩電企業和品牌把低價格作為了核心戰術、第三,傳統彩電企業與互聯網品牌的電商爭奪戰不可能回避價格戰這個手段。
但是,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是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不管是傳統彩電企業,還是新興品牌沒有人會做甘愿割肉的“冤大頭”。這從根本上決定了,彩電電商的低價值模式只是暫時過程和手段,而不是終極形態。此外,彩電產業鏈上游的價格雖然依然在下降通道,但并不會簡單的重復價格不斷下降的過程,包括OLED、激光電視等新興技術,QLED、曲面等液晶電視的新發展,都是“客觀的提價”機制。同時,隨著更多消費者選擇線上市場,必然會帶來一批需要高端產品的用戶,這從需求端會推動電商渠道告別低價值模式。例如,據新華社報道有日本商人在淘寶開店,價格飆漲6倍,即是看中了電商市場中的部分高消費群體。
第二, 對抗模式不可持續。目前電商彩電市場的對抗不僅體現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對抗,罵戰,甚至法律訴訟中;也體現在品牌之間的攀比、對抗之中——如,樂視120英寸電視王的發布會,幾乎就是傳統投影機產品的批判會:其中,重要的是樂視只提投影缺點,不提它的優勢。
對抗模式是商家急于追求短期收益的表現:如雙十一這一時期,可謂之失一刻丟一個月,各方對抗情緒肯定很強烈。再比如,彩電線上渠道份額的爭奪已經白熱化,在市場參與品牌增加、總規模上漲乏力的背景下,不是吃別人一口就是被別人吃一口。這樣的格局下,直接對抗必然會很突出。
但是,這種對抗的本質是通過消耗自身的實力、現金、資源等儲備,來達到消滅對手的目標。一旦對手被消滅,如彩電行業部分新興品牌和傳統品牌死亡;或者互相發現不能消滅對方,而不得不選擇在新的格局中形成平衡相處點;這種直接對抗的意義就會消失,否則不斷對抗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自掘墳墓。
第三, 扎堆模式不可持續。雙十一的超級銷售額怎么實現的呢?至少是透支了從十一之后到十二月初兩個月的“市場”。這是一個人為制造的購物節。雖然有其品牌效應,但是也造成了如快遞延遲等眾多問題。而且只要這種扎堆模式不停止,其造成的負面問題就不能解決。同時,扎堆模式也是促成對抗模式惡化的原因之一,是電商對品牌而言低價值模式的根源之一。
但是,扎堆模式雖有春運的特色,卻沒有春運的必然。人為制造的購物節,畢竟不同于千年文化流傳下來的古典節日根深蒂固。如,樂視在去年和今年制造的“九月大事”品牌購物節;小米等搞的“品牌生日”購物節;甚至另一些品牌推出的“發布會購物季”,都在通過另一種扎堆模式、分散的扎堆來消耗“大扎堆”。
另一方面,品牌廠商對平臺電商的需求亦不是100%的。品牌廠商必然會建立基于官方商城的另一類電商渠道體系。小米、樂視、酷開等正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這些廠商自主的平臺,往往大活動、小活動全年不斷,有節假日就有活動、有新品就有活動。電商渠道的日益成熟,將使得這種品牌自主平臺的價值增強,并成為另一類主導型渠道,進而分散大平臺的“扎堆”模式。
總之,電商彩電渠道的一些規律是必然的和持續的,如透明化、成本定價、高營銷價值、高產品更新率等等;但是也有一些模式必然改變,如低價值模式、簡單對抗模式、扎堆促銷模式。前者部分規律會更為持續的根源在于,那些規律是電商行業的本質所在;而后面必然改變的這些規律,則與電商渠道暫時的發展階段、不平衡、不成熟的結果。電商彩電渠道這些暫時性規律的改變,必然是市場參與者,尤其是品牌廠商主動推動的結果,是彩電企業參與電商渠道建設的能動力的表現。
一年一度雙十一,是對全年電商行業發展的一次大閱兵,也是一次人為的“春運式糾結”,是電商高速成長過程中,畸形追求數量規模優勢的結果,卻也是電商跨越“少年煩惱”階段的必然路徑。在這其中,市場參與的廠商也會 “諸多煩惱”:這是擁抱電商的結果,卻也是主動改造電商的動力所在——問題的解決必然意味著電商條件下一個新的彩電產業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