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努力了一番之后,金城決定找他的朋友幫忙。他讓對方在周二中午12點幫他搶購剛剛上市的小米3手機。
他已經在小米官網上登記預約,但預約并不意味著交錢就能買到一臺小米的最新產品。預約僅僅是獲得一個在小米官網參加搶購活動的資格。金城參加的這次已不是米3上市后頭幾次搶購。與米1時平均下來一個月都不到一次搶購相比,米3已經發展到每周都有搶購。但即使是這樣,金城的朋友仍然失敗了,最終他決定加200元去淘寶找個黃牛買個F碼。
面對大量預約,小米手機的每次限量發售都會被迅速“搶購”一空,等待不及和不想再參與“打醬油”的米粉則轉向了小米官方之外的交易市場——一個由黃牛構成的自由交易市場。在這里,花高價一定能買到小米手機。
小米在社會生產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的玩期貨營銷,還玩的風生水起,這不得不讓人點個贊,可是,從最初的“產能跟不上銷售”演變為“營銷噱頭”,從“限時搶購”變為“黃牛投機倒把”米粉通宵達旦的F11卻無功而返,但第二天就能在淘寶上看到大量的加價現貨。這一次又一次的“假低價”,在不斷透支著米粉們的信任。小米的F碼,儼然成為黃牛手中操縱價格的工具;而黃牛似乎變成了小米的二級代理商。
不但手機如此,小米電視也遭遇類似的尷尬。5月15日,小米發布了小米電視2,打出“搭售”牌,49寸+音箱=3999元,5月27日開放預售。就在發布會的第二天,淘寶上就出現大量“小米2預售3999元”的信息。“居然沒加價??”,正當人心生不解時,點開一看卻出現這樣的說明:
實際上,在小米電視1發售時,“黃牛泛濫”、“工程機數量太少”等問題就嚴重制約了小米電視的銷售。究其原因,恐怕并不是雷軍有意饑餓營銷,而是彩電行業與手機不同,它的進入門檻較高,對整個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有著極高的要求。另外作為大家電,售后網絡、物流配送也是小米的短板。
網友“05lyc”在論壇發帖說:“我搶了很多次小米電視了,但是一次都沒搶到,從貴公司發行小米電視到現在這么久了,每次都搶不到,可是打開淘寶一看,到處都是小米電視賣,而且價格漲了很多,很多店里都有上千百臺的庫存,這算怎么回事?貴公司為什么不限購,黃牛橫行。實在傷害了我們這些消費者的感情。小米如果繼續這樣會有很多顧客會喪失購買興趣,你們的電視是便宜,但是與大多數人無關。就淘寶上賣的那價位的小米電視動輒上4000,這個價位的好電視多的是,我就買了一臺酷開青春版,也覺得挺好,別人也便宜,而且重點是不用搶個你死我活。你們小米對于我們這種不精通電腦操作的人高攀不起!”
而網友barman2008表示:“等你買到小米電視,不知道又出了多少更新更好的電視了“;而網友VegaLA則求助:家里老媽囑咐我:年底一定要把小米電視買回家。搶N輪空了,感覺壓力山大呀。求各位米粉支招啊……另外,對于黃牛泛濫的問題,百度貼吧中小米電視吧的網友00741852963111也無奈的表示:“現在的黃牛都能逆天了”。
這或許代表了許多米粉的心聲。筆者認為,一個營銷模式的成功,是時間空間決策共同做用的成果,比如小米靠手機發跡的年代,正是智能手機爆發增長的時期。而看看彩電市場,在線下不但有三星、創維、LG等豪門“七雄爭霸”,在線上,小米也討不到任何便宜。去年天貓雙十一,創維線上品牌酷開TV單天銷量近60000臺,創造彩電單日銷售的吉尼斯紀錄;接著在2013年12月31日酷開4K新品發布會上,主題海報出現一顆標著“4K”字樣的的子彈打碎屠龍刀的畫面,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在影射小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米同配置產品不僅落后主流對手近半年推出,而且產能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價格產能都沒有什么優勢的情況下,還要面臨黃牛黨的加價銷售,只能說是自釀苦果了。
而競爭對手的反應速度和力度也讓小米叫苦不迭。就在小米5.15發布會的第三天,創維酷開TV就在官網、京東、天貓等線上渠道打出“拒絕捆綁,青春就該更自由”——49寸4K電視5月27日現貨3499元發售”,不僅反應相當迅速(或許之前就已經得知小米5.15發布會的內情),而且招招直擊小米“捆綁銷售、無現貨”的軟肋。而筆者相信其他電視品牌也不會坐以待斃。屆時留給小米的,恐怕就不是米粉的狂熱,而是粉絲們的冷嘲熱諷了。
此外,通過我們之前對小米電視的評測也可以看到,小米電視其實在價格和產品本身并無太多突出之處。因此,在各方面與專業彩電廠商相比處于明顯劣勢的情況下,饑餓營銷和配件搭售可能是小米突圍的唯一選擇。但大尺寸的電視產品畢竟與手機不同,除了產品本身,在物流、渠道、售后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特別之處。小米電視想要得到市場的認可,光靠一味的饑餓營銷、靠粉絲團的衷心來換取品牌影響力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不論是進是退,認認真真做好產品、理清渠道、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才是小米電視該走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