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文,將組織實施新型平板顯示研發及產業化專項。目前包括京東方、TCL集團等在內的本土面板廠商迎來利好,業內人士認為,在OLED剛剛起步的時候,本土面板廠商或可以利用國家政策在OLED領域趕超外資品牌。來自行業分析機構的數據顯示,未來5~8年全球顯示市場將保持5.9%的年復合增長率。
隨著本土面板的大量上市,昔日全依靠進口面板的液晶電視價格高達上萬元,而目前已經跌至3000多元,給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著數”。
競爭:
本土廠商欲與日韓系爭奪高端大尺寸電視面板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顯示面板、芯片產品消耗國,但70%的顯示面板、80%的芯片都依賴進口。產業專家劉步塵表示,目前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本土品牌面板在國內市場上所占到的比例大約30%,近70%的面板都要靠進口,同時,本土面板由于技術和供應能力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的面板市場,比如智能手機所用的面板上,在高端的電視面板市場上尚不能正面與外資品牌競爭,包括4K、3D以及OLED等面板,特別是大尺寸的高端面板都要依靠進口。
不過記者了解到,本土的面板廠商近年獲得了快速發展。據了解,4月28日,TCL集團旗下的深圳華星光電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成立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在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建設第6代LTPS(OXIDE)•LCD/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主要生產手機用3~7寸顯示模組和平板用6~12寸顯示模組,2016年底量產,達產后每年生產顯示面板或模組約8800萬片。此前,華星光電決定投資244億元建設第二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生產高端大尺寸TV面板,預計2015年中量產。而本土另外一家面板廠商京東方在合肥、鄂爾多斯(600295,股吧)、重慶等產區均有新的進展。
市場:
本土面板上市
液晶電視售價降六成
劉步塵表示,目前本土面板廠商在整個中國市場的占比還無法與韓國的廠商相比。同時,目前本土廠商的生產線都是從境外購買回來安裝的,因此在供應能力和核心技術上,本土廠商確實還存在差距。但劉步塵表示,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本土面板廠商近年所取得進步也非常迅速,大大縮小了與日韓等廠商的技術差距。隨著本土面板的上市,昔日高達萬元以上的液晶電視目前只要三四千元左右。
分析認為,今年是OLED的元年,而OLED被業內認為有望取代液晶電視成為未來消費主流產品,但目前OLED電視價格成了普及的最大障礙,目前市場上主流的55寸的OLED電視價格高達五六萬元。但就在上個月,一本土廠商就宣布其旗下55英寸的OLED互聯網電視價格為29999元,直接把OLED的價格“腰斬”。業內認為,如果本土OLED面板能大量供應,那OLED電視則有望重演當年液晶電視價格大幅下滑的“好戲”,價格變得“親民”,從而讓OLED電視走進尋常百姓家。
業內:
OLED或是本土面板行業
趕超外資機會
劉步塵表示,隨著韓系巨頭將重心轉向OLED,國內LED液晶面板行業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會,從而出現了高盈利,這也是包括京東方、TCL集團去年盈利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京東方A(000725)年報數據顯示,去年營業總收入337.7億元,同比增長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11%;而TCL集團(000100)2013年年營業收入853.24億元,同比增長22.8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09億元,同比增長164.93%。有分析表示,國內電視液晶面板的海外采購比例從2013年開始大幅下降,DisplaySearch預測,從全球供需情況看,未來5~8年全球顯示市場需求將穩步增長,到2020年,仍將保持5.9%的年復合增長率。劉步塵認為,液晶面板讓中國面板廠商這兩年獲得大力發展,但從趨勢看,中國本土面板的巨大產業機會在OLED面板上,本土廠商應該抓住國家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OLED核心技術,或有望獲得趕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