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觀眾都習慣在互聯網上看電視,不是用電視機看,而是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據BBC的最新數據顯示,從去年2月到今年2月使用視頻服務iPlayer的設備類型情況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用戶使用最多的顯示設備是平板。來自BBC 2.34億的視頻流中,有幾乎一半都是來自于平板和手機,同時,PC電腦的用量是30%,不到總量的三分之一。
當然,最顯著的是通過電視使用iPlayer的用量,包括智能電視、游戲主機、流媒體盒子,這個數據完全沒有增長,仍然是所有設備種類中排名最低的;
平板與手機(46%)
電腦(30%)
電視機(23%)
這個數據也暗示了直播電視和點播之間的劃分,如:英國人仍然喜歡通過客廳的大電視來觀看直播節目,而年輕人則喜歡使用小移動設備。BBC iPlayer可以用來收看直播節目,不過上月88%的流量都是點播節目。
以上這張圖表數據則顯示了各種觀看方式下的數據請求峰值,網絡用戶一致處于平緩狀態,從晚間7、8點開始逐漸下降;而電視觀眾在9點達到最巔峰狀態,之后迅速回落;而BBC iPlayer上的用戶到10點前依然處于上升狀態,可以看出這個時間段里,大部分用戶使用移動設備觀看電視節目。
其實,除了英國電視觀眾在觀看電視的方式放有所變化外。我國電視觀眾也逐漸改變了自己觀看電視機節目的方式。
從2008年前后電視觸網開始,彩電廠商就已經開始了對相關產業鏈的布局,在智能電視崛起之后,行業也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模式。一是廠商打通整個產業鏈,實現從內容到終端、到運營的“包干”,由具備終端優勢的電視廠商自建內容平臺,向用戶提供服務。
還有一種則是電視廠商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等相關內容方的合作,實現終端+內容的綁定,電視廠商并不負責內容運營,從而實現簡單快速地“擁抱互聯網”。
智能終端的不斷崛起,第二屏幕的機會逐漸增多,與電視掛鉤的應用也越來越豐富。隨著互聯網大潮迅猛沖擊傳統家電產業,電視已經從原來單純的視頻源向視頻、游戲、健康、教育、支付等多領域發展,傳統彩電企業的轉型已是迫在眉睫,而如何成功轉型也成為業界需思的考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