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年,日資彩電品牌便不約而同地調整彩電業務,松下、夏普未來將通過貼牌的方式生產,而索尼則分拆彩電業務以求扭虧。未來日資彩電業務何去何從,全球彩電行業格局又將發生什么變化?新格局是否會有新模式誕生?
日資企業放手彩電業務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企業夏普已與美國家電零售企業百思買展開合作,向其提供三種尺寸液晶電視的品牌使用權。百思買將以“夏普”品牌銷售由并由代工企業生產。夏普中國投資公司公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夏普的確有與北美家電零售企業進行品牌方面的合作,但具體是哪家企業無法對外透露。
此外,日媒還稱松下為重組低迷的電視業務,將與中國廠商合作,委托合作方進行大規模地貼牌生產。松下計劃委托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廠商設計和生產,最快于2014財年內在亞洲新興市場銷售松下品牌的電視。松下公關部尤楠表示,目前還沒有關于此時間的決定性計劃。而索尼則將電視業務分拆成獨立的子公司,索尼方面相關負責人稱意在集中力量發展彩電業務,以求扭虧。
三足鼎立變二強爭霸
對此,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無論是夏普還是松下,若將彩電業務進行外包,則意味著對此業務的盈利預期減少。因為一般而言,若是核心業務板塊都會由公司自行操盤。而對于索尼的分拆,家電分析師梁振鵬也補充道,常規來看,分拆有利于資源的集中,尤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不過從目前索尼的盈利狀況來看,分拆則可能是放手彩電業務的前兆。
調查機構奧維咨詢(AVC)日前發布的《2013年度彩電行業市場銷售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國產彩電的市場歡迎程度大大高于合資品牌,以創維為首的6家國產彩電行業巨頭市場份額達78.2%,合資品牌份額為13%,互聯網新進企業市場占比甚微。劉步塵指出,未來在全球市場上較為活躍的就是韓系和中國的彩電企業,中日韓三足鼎立的局面將會結終。其實從去年開始,日資企業在彩電市場就節節敗退,后市繼續衰敗的跡象也很明顯,當時就被中國國內企業視為崛起的機會。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副總裁劉耀平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日資品牌倒下后,消費者會給彩電品牌重新排位,國內企業可以趁機占領高端市場,當然還得依靠產品的實力、技術創新。
商業模式是否會被顛覆
新的格局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日前有觀點稱,盡管彩電行業仍然被傳統品牌所把守,然而樂視等互聯網企業的進入給了行業新的啟示,彩電行業的商業模式需要進行顛覆。
志高空調董事長鄭祖義認為,無論是黑電還是白電,整機制造占總體利潤的比重日漸縮小,未來服務將,未來客戶服務為志高提供了“利潤長尾”,志高也將轉型為服務公司。不過,業內也有反對意見,“所謂長尾理論,我個人認為還是學術觀點”。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副總經理胡軍華認為,“彩電業還沒有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早在2007年創維就成立了酷開公司,開始探索內容收費的商業模型,在幾年的探索中遇到很多阻力和挑戰,2013年初上線的‘直通好萊塢’付費頻道,截至目前收入突破4000萬元,但我們仍在探索前行的路上,不能說這種模式已經獲得成功”。奧維咨詢常務文建平表示,對于新的產業模式,行業仍在探討之中,目前彩電行業的思路并不過時,但要及時用互聯網思維開拓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