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據《印度時報》昨日(12月14日)報道,印度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Ravi Shankar Prasad稱,印度誠邀三星LG等技術名企在印度設廠,參加“印度制造”計劃。
報道稱,該部長在印度計算機協會(CSI)金禧慶典上致辭中提到這一點,并呼吁與會的全球電子制造商“來印度設廠”。Ravi Shankar Prasad稱,印度政府計劃推出20座電子制造園區。
為號召各大產業推陳出新,Ravi Shankar Prasad也表示資金不是問題,電子發展基金已經建立到位,為大幅推動信息通信技術技術、納米技術和電子制造發展作后盾。
談到印度建設技術強國的計劃時,Ravi Shankar Prasad稱:數字印度計劃將為公民創造廣闊的數字基礎設施,和龐大的數字服務平臺。
Ravi Shankar Prasad還提到,過去30年,政府用于建設光纖網絡的款項總計100萬盧比,而在今后三年,政府用于該建設的預算就將達到70萬盧比。他希望這能促成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并加快推進電子醫療和電子教育。
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是整個南亞商圈的采購樞紐,全球最熱門的新興市場之一,超過12.1億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有2300萬富裕人群。家電企業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掘金卻并非易事。
據數據顯示,韓系家電品牌LG和三星在印度低價空調領域擁有近50%份額,平板電視、手機的領導地位亦十分穩固;在印度的日本企業多達1800多家,與此同時,印度本土企業Voltas、Bluestar、HHLI快速成長。國內家電企業美的和海爾在先后進入印度市場。
家電企業在看到印度巨大商業機會的同時,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印度文化多元,宗教力量的影響很大,許多傳統觀念只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因此,無論是制造商還是渠道商,適應印度的經營土壤,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才能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和根本利益。
目前,印度家電板塊正在快速崛起,引發各國企業爭相進入。對于國內外家電制造企業、銷售商家而言,印度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未來對手。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受經濟條件限制,印度市場對價格反應敏感,家電國企業若想擴大銷路,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市場,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或能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