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定義為互聯網跨界元年,在這一年眾多互聯網IT企業跨界進入彩電行業,并以顛覆者的姿態沖擊著傳統電視廠商。在智能互聯網環境下,傳統彩電布局將何去何從?
作為在彩電行業已打拼了15年的老兵,我在會上談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2013年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就我個人的認識,對2013年做了一個小結,談談關于彩電業變局的一些想法。
一、從線到圓經營思維轉型
傳統制造業的特征是,企業和消費者是單線溝通。我們上游有供應鏈,中間是研發和制造,后端是各種渠道和市場推廣,最后才到達消費者手中。在這條線上消費者基本上是被動的,信息也是單向傳輸的。在這個過程中,生產企業是承上啟下的連接點。
但是,隨著互聯網對現代生活和用戶行為的深刻改變,這條線型關系必須要變成一個球狀的圓形關系,而這個圓形關系的中心點,就是用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費者。在新形態的關系模型下,企業從采購、研發、制造、產品迭代升級等一系列環節都要和用戶產生互動。
以前我們把產品賣給“消費者”,我們一般希望“消費者”不要再找我們。因為在傳統運營模式下,“消費者”找到廠家,一般就意味著廠家需要提供維修等售后服務,增加企業成本。對于傳統的家電廠商,特別是大家電生產方和銷售方,都以最大化降低與消費者“售后接觸”為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
但是,如今這個觀念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我們希望產品賣給用戶以后,用戶能多來找我們,多與我們互動,彩電賣給用戶只是廠家與用戶溝通的開始,“用戶”不再是“消費者”,售后也不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提升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的重要環節。我們希望在于用戶互動溝通的過程中找到靈感,摒棄過往的賣點思維,而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構建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以創新來達成極致的用戶體驗。今天我們做彩電企業,在經營思想上應該有一個巨大的轉型。
二、電視屏的價值必將得以彰顯
現在我們說的三屏指手機屏、電腦屏和電視屏,這三屏分別代表了移動、辦公室(書房)、客廳。隨著2013年互聯網企業加入彩電業的戰局,我覺得我們耕耘多年的TV屏蘊藏著巨大的價值,未來可能僅次于手機屏,成為智能家庭生活的核心。而電腦屏倒很有可能被手機和電視屏不斷蠶食而邊緣化。為什么呢?因為對于手機屏而言,它具備便捷和私密性,有千萬級的應用在上面,所以目前這張屏非常有價值,現在大家都在使用,我們用的微信、91助手、嘀嘀打車,非常準、墨跡天氣……為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當然,手機屏和電視屏有著很大的不一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全世界人的手掌大同小異,所以蘋果的手機一個單型號基本能打遍全球。但是彩電不一樣,彩電需要幾十個型號,以適應每個家庭不同規格的客廳、臥室、廚房的需求。此外,手機如果出現問題,可以直接郵寄返廠維修,而彩電屬于大件耐用消費品,必須提供上門安裝、維修服務。
這就要談到電視屏的特點,那就是其擁有獨一無二的大尺寸顯示屏,在每個家庭中是最中心的家電產品,它今天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彰顯,那是因為沒有出現像手機屏上千萬級的適用于家庭的應用,大膽暢想一下,如果未來我們家庭智能電視上能產生很多實用的應用會怎么樣?比如說你是懷孕幾個月的媽媽,還有三個月小孩就要出生,有一個電視應用告訴你,從現在開始訓練如何育嬰,坐月子期間如何合理安排飲食,每天應該給小寶寶播放什么開發智力的音樂。通過一個電視應用,她就可以在小孩出生前熟練地掌握這個過程。而當諸如此類適合家庭生活的應用大量涌現的話,那么電視屏的價值在未來無可估量。用戶在家看電影、看球賽、看視頻當然是用大屏體驗最好。隨著支付等問題的解決,未來的電視一定和手機一樣是一個價值不斷彰顯的“入口”。這也是為什么從2013年起,互聯網新秀、BAT(百度阿里騰訊簡稱)巨頭和風投都通過各種方式蜂擁進入彩電領域的原因。這既給我們彩電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也讓我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所以彩電業的未來廣闊,價值無限!
三、各種詭辯的商業模式將接受市場的大考
現在大家經常談互聯網商業模式倒逼傳統彩電業,我倒覺得到今天為止,彩電業還沒有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所謂向前端和后端收費的模式,所謂長尾理論,我個人認為還是學術觀點,目前看只是一個偽命題。有人說我的硬件免費或者說虧錢給消費者,然后我們賣給消費者游戲和內容(前端收費),我們用戶規模達成后再找廣告主收費(后端收費),而現實是“免費模式”才是用戶愿意接受的,內容等“免費模式”既是互聯網特征也是中國特色。任何能夠推而廣之的模式,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修正、實踐,經歷了99次的失敗,最后一次成功后才總結出來的,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設計出來的。13年我們聽了太多“精彩”的有關模式的故事。在這一點創維算是有一定的發言權。早在07年,創維就成立了酷開公司,開始探索內容收費的商業模型,在幾年的探索中,遇到很多阻力和挑戰,創維13年初上線的“直通好萊塢”付費頻道,截止目前收入突破4000萬元,但我們仍在前行探索的路上,不能說這種“模式”已經獲得成功。
再比如,就內容來說,中國消費者都習慣用免費,我們最大的內容運營商——央視及其生態鏈,每天生產很多內容,通過有線用戶每月僅需支付13元錢,近乎免費地在收看。試問現在所有的內容制造商,在這種大背景下有哪個是盈利的?所以說在現階段,所謂“硬件免費,軟件收費”的模式只是資本市場圈錢的手段而已,在用戶行為和用戶習慣還遠沒有培育形成的情況下,這種所謂的商業模式只能稱之為“模型”,距離真正落地還很遙遠。但現階段有人輕言發現“新模式”要“顛覆”,更像一個笑話。
四、“價格戰”終將回歸“價值戰”
彩電業在這十幾年的發展中,給社會留下一個非常負面的印象,那就是大家都覺得彩電企業只會打價格戰。從15年前行業拉開價格戰的大幕到現在,彩電業發生了一輪又一輪堪稱血腥的“戰爭”,在這不斷洗牌的過程中,幾十個彩電品牌消失在歷史長河里,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幾家,無不是從價格戰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然而在2013年,居然有互聯網新軍揮舞著價格戰的屠刀殺到這個行業里面,讓我們這些已在彩電業打拼了十幾年、參與了多場價格戰的彩電老兵眼里,頗有班門弄斧之感。這在我們看來有點不可思議。
2013年大家關注的都是互聯網電視新軍的超低價格,認為這種價格一出現,傳統大佬們會一觸即潰。然而這么大一個產業,全中國有近5000萬臺的市場容量,去年所謂的“傳統”廠家,市場份額大約99.97%,而所謂“顛覆者”大概銷售了15萬臺,占比萬分之三。盡管他們的影響對行業來說微乎其微,但從輿論造勢和社會影響的角度,卻可以說比我們這些企業做的好,這是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的。所以我覺得,彩電的傳統制造企業們,不能再秉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了,而要適時發出自己的聲音,讓社會和用戶真正認識到,所謂的傳統企業其實一點也不傳統,全球彩電行業的技術變革,有一半都是由中國企業首先發起并引領的。
就拿創維舉例。13年最后一天在上海,我們推出了酷開品牌的首款4K家庭互聯網電視。是彩電行業第一個推出4K互聯網電視的企業。下一步,我們還將密集推出一系列新品,你能想到的1999、2999、3999等所有的價格段和尺寸段都會全部站位,不會再給對手單品留下機會。這次我們的4K產品已在天貓、京東等全面開賣,下一步還會快速推出多個新品,包括曲面電視、OLED電視等。
創維這20多年一路走來,一直處在產業發展的前沿,對彩電行業的每一點風吹草動都非常關注。很多人認為傳統企業沒有互聯網思維,我不贊同,我們也是每天跟用戶打交道,我們的用戶里面也有90后、80后。只是在以前,我們做的不夠深入,不夠好。我們也是互聯網技術的忠實追隨者和踐行者。而互聯網新軍的到來,加速促動了彩電企業管理者的思想轉變,他們之于我們就像催化劑一樣,非但沒有顛覆,反而推醒了我們。對此,我們在發自內心的虛心學習和快速改變。
我認為,2014年彩電行業一定是產業鏈和用戶的價值之戰,是產品價值之戰。爭奪眼球的粗放的價格戰終將越來越失去吸引力。所以我們對2014年是充滿期待的。另外就是服務價值戰,現在互聯網企業在線下已開始布局實體體驗店了,為什么呢?當產品銷售出去后,服務一定是誰也繞不過去的坎,對于彩電這種大型電子產品來說更加重要。現在部分媒體、學術界以及資本界甫一談到線上和線下的問題,總會認為一個在“天上”很時髦簡直就是“高富帥”,一個在“地上”很落伍也就是“矮窮挫”,其實現實并非如此。
2013年,可謂是制造業企業全面轉身的元年,盡管這種相互交融的過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我覺得我們成功的幾率更大。因為在互聯網思維的理解和應用上,雖然我們現在還有不足,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學會,至少可以學得差不多。在剛過去的一年,創維和騰訊合作開發了微信電視,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酷開TV,我們在CES上也正式公布與華為全面展開戰略合作。總之,我們還在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在方方面面進行著轉型和努力。但是我們制造業20多年來在技術、渠道、團隊、產業鏈整合的優勢,是他們互聯網電視新軍更需要時間去積累、沉淀和消化的。總之,無論制造企業還是互聯網電視新軍,都在學習、摸索和轉型中,都很難。相比而言我們面臨的困難更少一點。
五、2014冷靜思考勇敢前行
談談自己對2014年的一些展望。說到展望,就不得不說說暗藏在內心深處的三個糾結,這些苦苦追索的問題,或將在2014年有一個明晰的答案。
首先,我希望在未來的一年里,話語權的“主角”要回歸。2013年是個不安分的一年,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入彩電行業,來勢洶洶,掀起軒然大波,似已喧賓奪主。但從目前來看,這種行為只在短時間攪得資本市場波濤四起,對行業格局卻未帶來大的變化,反而引發鯰魚效應,讓沉睡的獅子們蘇醒了。毋庸置疑的是,2014年一定是“王者歸來”的一年。像創維、TCL、長虹這些彩電業真正的“主角們”一定會把握話語權,強勢回歸。
其次,希望能在線上線下有機整合,勇于探索O2O新路徑。相信很多專家、同行都在為這個問題發愁,若線下強勢,則必限制線上發展,若線上迅猛開展,則會影響線下利益。O2O新型模式的衍生也許會給這個糾結帶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就在上個月,創維正式上線“云GO”O2O商業平臺,基于這個APP平臺,我們將移動互聯網與創維3700家直營店有效的連接起來,探索O2O商業發展方向。
最后是希望內容的打通。我們在內容上有很多可以合作的企業和第三方。目前我國有七家互聯網電視牌照,分屬CNTV(央視國際)、杭州華數、百視通(上海文廣)、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電臺,他們在內容制造和提供上面更加專業,那么何不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我們要真正做一些跟進時代的內容,做一些可傳播的受消費者歡迎的內容,一定要跟有創新能力的運營商一起合作。我一直堅信,無論是在商業領域還是其它領域,只有尋求共贏才能共同發展,如果一個人說他要把全產業都吃掉,那是夜郎自大,是假大空。
熙熙攘攘的2013年已過去,波瀾壯闊的馬年大幕緩緩拉開。客廳江湖,誰主沉浮,我相信,只有緊緊貼近用戶需求,實現用戶價值,并在技術上銳意進取的企業,才能登上2014年彩電行業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