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已告別最不好的日子了,下半年的業績仍會持續改善”,昨日,松下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包括松下、索尼、夏普在內的日本消費電子巨頭近期集體披露了2013財年第一財季(4月~6月)報表,與前兩年深陷巨虧泥潭的窘境相比,此番報表可謂亮麗。日企的轉型成果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分析指其經驗值得“紅!辈珰⒌闹袊髽I借鑒。
業績持續改善
電視機、數碼相機……這些消費者熟知的日系品牌主打產品已成一片紅海,面對中韓兩國企業的沖擊,日系品牌的表現令外界失望。
不過,積淀深厚的日系企業似乎找到了出路。松下昨日在京推出針對B2B市場的A4多功能一體打印機,“這是一個年增長率持續在20%以上的市場”,松下中國系統通信營銷公司總經理西山浩指出,松下希望用3~5年的時間擠入這一市場的前三名。
松下中國公共關系部統括部長澀谷俊彥向本報記者介紹,松下全球的業務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面向公司用戶的B2B業務已占約70%的銷售份額,家電業務只占30%。
7月31日,松下披露,第一財季凈利潤為1078億日元,創單季歷史最高紀錄。與上年同期的128億日元相比,凈利潤猛增約7.4倍。
澀谷俊彥認為,松下已告別“最不好的日子”,下半年業績仍會持續改善。
產品調整起作用
除了松下,索尼的業績表現同樣讓投資者欣喜。第一財季,索尼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7萬億日元(約173億美元);營業利潤增長近五倍,至363.5億日元(約3.67億美元);成功扭虧為盈,凈賺34.8億日元(約0.35億美元)。
產品結構調整對索尼業績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電視業務為例,雖然液晶電視的銷售臺數與上年相比有所減少,但產品組合更側重于高端型號。而智能手機業務也成為營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液晶之父”美譽的夏普業績雖不及上兩家企業亮麗,但頻繁的資產騰挪已讓液晶業務的虧損額收窄,使夏普主營業務取得30億日元的利潤,比去年同期虧損941億日元的狀況有大改觀。夏普預計,下一財季業績仍將改善。
重生經驗
產品競爭力是核心
“這一輪日系企業的好轉一方面得益于日元貶值,但另一方面也是企業主動調整的結果,其歷程對強調轉型升級的中國企業來說具有借鑒意義”,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日本不少企業都是百年名店,經歷了數次危機洗禮,不要輕視他們重生的能力。
此前,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多家日系消費電子巨頭裁員瘦身、出售資產,但重回產品競爭力的努力一直沒有松懈,包括索尼和松下的高管在多個場合下均向本報記者強調“以產品為本,努力開發出真正能夠吸引用戶的產品”。
“中國不少企業過于重視概念營銷,忽視產品競爭力和用戶體驗,這是一個誤區”,一位彩電行業的分析人士也指,“像前兩年熱炒的3D概念,用戶體驗并不好,現在能否產業化都存在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