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讓日系制造迎來開門紅。近日,索尼、夏普和松下等日系電子巨頭發布了第一季財報(4-6月),業績均現好轉。索尼第一財季凈利潤34.8億日元,同比扭虧,特別是索尼彩電業務當季扭虧。松下第一財季凈利潤更是達1078億日元。而夏普4-6月份運營利潤也預計達到30億日元,去年同期夏普公司最終財政赤字為1384億日元。
對于業績好轉的原因,三巨頭提及的共性原因是“匯率變化”。在“安倍經濟學”讓日元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這些出口業務巨大的日企巨頭獲益匪淺。除了外在因素,三巨頭過去也各自推進了轉型重組和瘦身計劃,而這些也有助于業績的好轉。
日元貶值與改革重組齊助扭虧
對業績轉暖,影響立竿見影的是日元貶值。第一財季,索尼扭虧為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近五倍,至363.5億日元。索尼表示,銷售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匯率利好影響、金融業務收入增長以及智能手機銷售臺數增長。索尼維持2013財年500億日元凈利潤和2300億日元營業利潤的預期不變,并將銷售額預期上調5%,至7.9萬億日元。
松下業績也分外亮眼,第一財季凈利潤為1078億日元,與上年同期的128億日元相比,凈利潤猛增約7.4倍。松下業績復蘇的原因之一,同樣是日元貶值。松下財報顯示,日本國內銷售額為8.649億日元,海外銷售為9.596億日元,匯率帶來的獲益十分明顯。
夏普同樣如此,據夏普此前介紹,其海外業務占比將近一半。第一財季由于日元貶值等原因,液晶業務的虧損額收窄,使夏普主營業務取得30億日元的利潤,比去年同期虧損941億日元的狀況有大改觀;當季,夏普銷售收入同比增32.6%至6079億日元。這也是夏普連續第3個財季實現主營業務盈利。
除了匯率因素,三巨頭的重組轉型同樣加分不少。比如索尼的電視業務領域,銷售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2%,為1856億日元。雖然液晶電視的銷售臺數與上年相比有所減少,但由于產品組合更側重于高端型號,與上年同期虧損66億日元相比,本財季實現了52億日元的盈利。而其加大籌碼的智能手機領域,成為營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松下則在整體業務戰略中做了大量調整。松下逐漸淡化了消費電子領域,專注于能源、環保以及上游核心配件生產。松下在提供給記者的資料中稱,從事業領域的狀況來看,在太陽能等住建事業相關的環境系統解決方案領域,鋰電池領域,以及汽車電子系統領域的牽動下營業利潤實現了增收。
企業復蘇曙光漸近
事實上,為了實現業績的好轉,日本電子企業已經進行了大舉瘦身運動。裁員、工廠和業務出售、大樓出售等手段成為減負主要手段。
比如,松下關閉上海等離子工廠,近期還有傳聞其收購的三洋電機有意出讓所持合肥三洋股份。索尼、夏普則有出售旗下的化學產品業務,液晶電視工廠以及辦公大樓的舉措。更有趣的是夏普,開始了合縱連橫的策略,引鴻海和高通投資入股。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表示,日企是在讓其硬件優勢資產變現。
不僅僅是減法,在開源上三巨頭也有所出擊。夏普與國內企業聯想展開合作合謀智能電視,尋找新的經營方式和成長空間。此外,空氣凈化器等健康家電在國內試水成功,供不應求。此前,索尼還宣布與松下電器共同開發商用大容量光盤基本達成協議。兩家公司將統一有關光盤存儲等的標準,力爭在2015年開發出存儲容量達到現有光盤約3倍、即300千兆(GB)的光盤。據悉,該產品或將用于大數據時代數據中心等領域的信息記錄與存儲。兩家公司將通過合作來提高開發速度、降低成本,開拓新的需求。
不過,洪仕斌表示,索尼,夏普,松下三巨頭“企業”有可能復蘇,關鍵看他們轉型升級的速度,以及改革重組的步伐。“但其消費電子產業很難復蘇,重回霸主地位,因為在全球的消費電子的大環境下,日本土壤已經不適合消費電子企業的發展,例如日本的制造優勢,金融優勢,競爭優勢都在逐漸喪失。”
[數據]
索尼第一財季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至1.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增長近五倍,至363.5億日元。索尼維持2013財年500億日元凈利潤和2300億日元營業利潤的預期不變,并將銷售額預期上調5%,至7.9萬億日元。
松下第一財季凈利潤為1078億日元,與上年同期的128億日元相比,凈利潤猛增約7.4倍。
夏普第一財季主營業務取得30億日元的利潤,比去年同期虧損941億日元的狀況有大改觀;當季,夏普銷售收入同比增32.6%至6079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