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智能電視行業可謂熱鬧非凡,不僅有康佳、海信、TCL、長虹等傳統彩電廠商全面發力智能電視產品,而且聯想、樂視、小米、百度愛奇藝等互聯網廠商和IT廠商也將智能電視的上市計劃提上了日程,其中樂視、聯想電視已經進入市場銷售,這些具備深厚IT背景企業的加入,我們不難看出,都想從智能電視混戰中分得一杯羹。
而對于智能電視來說,用戶最看重的其娛樂體驗,用戶體驗才是核心關鍵,無論是傳統彩電廠商還是互聯網廠商,誰能夠更好地提升智能電視用戶體驗,加快產品升級步伐,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主導力量。
不過據筆者了解,目前不論是傳統彩電廠商,還是IT廠商,在用戶體驗方面始終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尤其是在語音識別、面部識別、手勢識別等新型功能方面,還有所欠缺,沒有達到真正的智能化。而如何實現簡單操作、智能操作,是智能電視實現普及的重要途徑。
業內相關專家表示,智能電視體驗的全面提升,不僅需要整機廠商的努力,更需要芯片、面板、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廠商等進行更大程度的產業協同,共同參與研發和技術創新,才能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完善智能電視生態系統。
據某權威統計顯示,智能電視功能目前使用率僅為40%;也就是說,在購買智能電視的用戶中,只有四成真正使用了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服務,其他六成電視的智能功能基本成為“擺設”,智能電視被當成普通電視機使用,這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智能電視的用戶體驗度不佳,操作過于復雜所造成的。
雖然當前大部分智能電視有豐富的應用使其功能可以無限擴展。但目前專門為智能電視開發的軟件應用太少了,現有許多功能并不適合電視平臺,智能電視的各種軟件應用市場不成熟,內容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
此外,智能電視標準建設也勢在必行,標準化不但有利于產品兼容,也會降低上下游各廠商的研發成本。在智能電視競爭日趨多元化的情況下,標準建設更有利于智能電視市場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