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作為老牌彩電外資企業曾經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有著良好的口碑,日系彩電也曾經是消費者心中的首選,但從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狀態分析,日系彩電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卻顯得頗為暗淡。當然,這里固然有國際經濟環境和日本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但作為立足多年的成熟化國際品牌,外因只是次要,內因才是目前衰落現象的主要因素。日前,夏普、索尼、松下、東芝等日本電子巨頭相繼公布了截止2013年3月31日的上一財年業績數據,夏普、松下連續第二年巨額虧損,索尼業績有所好轉,但仍未能擺脫困境,綜合財報情況看,電視業務仍是日本電子巨頭的嚴重拖累。面對巨虧的嚴重危機,日系家電廠商紛紛發布裁員或者重組計劃,并想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在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上,除來自中韓廠商的雙重壓力外,日系家電企業本身的產品技術發展落后、性價比不高,營銷及市場策略方面又嚴重滯后,服務也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加劇了日本家電品牌市場競爭力的下降。因此,日本家電產品要想在中國市場翻身極其困難。并且,韓國彩電品牌LG、三星雖然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較大,但在中國家電市場卻不盡人意,中國國產品牌的規模低價戰略成為三星和LG難以逾越的高墻,中國本土彩電正蓄勢待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契機。
擴大銷量 中國彩電逐漸崛起
日系家電的衰落,與其在技術上喪失領導力有直接的關系。以往日系家電品牌的成功是基于技術與品牌的積淀,但智能電視時代,中韓品牌迅速崛起,在技術、性能、價格、質量等方面凸顯優勢,有了足夠的實力與日系產品相抗衡,產品線及營銷策略貼近本土需求,贏得了用戶青睞。
另外日系家電產品一直定位高端,性價比差。高端產品雖然利潤很高,但是用戶群極其有限,導致銷售量呈現嚴重短板,面對最大需求的中低端市場,鮮有產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產品線不夠豐富。
數據顯示,2013年TCL集團液晶電視1-4月液晶電視銷量達581.2萬臺,同比增長22.8%;此外,創維集團4月份電視機總銷量升34%至104.5萬臺,銷售額升33%;長虹多媒體高層表示2013年一季度長虹彩電銷量增速達50%,有信心實現2013年彩電內外銷業務1000萬臺的目標。國產品牌憑借著性價比的優勢擠壓著日系彩電的生存空間;LED、3D、智能等更多功能的電視被國內消費者所認識,而比外資產品更為低廉的價格也凸顯了國產品牌性價比的優勢所在,僅智能電視市場,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比已經超過七成,在消費者中的推廣力度和認知度之大可見一斑。
開拓創新 強化國產品牌占有率
2012年,韓國品牌三星、LG在中國市場上也呈現出明顯衰退跡象:兩家企業在中國彩電市場總和在10%左右徘徊,并連續出現虧損。衰退的原因何在?筆者認為,由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頻繁調動以及銷售渠道不夠豐富,當消費需求出現急速變化時,這些企業不能準確把握消費狀況,進而無法實現供應與需求的對接,導致出現上述虧損情況;韓國彩電企業想和國內企業在中國彩電市場打數量仗具有很大挑戰性,韓國企業很可能維持以高端產品為中心追求利益的產業結構。
目前,韓國企業三星、LG正積極部署其OLED高端產品戰略,LG高調宣布將投資7063億韓元(約合40.6億人民幣),增設一條8.5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也證明了韓國彩電制造企業在高端產品戰略上的決心與前瞻性。在OLED領域,韓系企業可謂“一家獨大”,LG已經將55寸產品實現了商品化,并在今年CES上展出了多達20款的OLED產品,彰顯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實力。三星在進展上與LG接近, CES上也展示了三款平面OLED產品。兩家企業都明確表示,將于2013年向中國投放OLED電視,三星、LG 等欲借助高端產品戰略突圍!
但實際上,目前國產品牌對外資品牌的沖擊力非常巨大,來自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海信和創維保持第二、第三位置不變,累計關注比例達28.4%,同時,TCL、長虹、康佳等國產品牌也在不斷提升著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國產品牌正用實際行動向傳統的外資彩電品牌發起挑戰。
國內市場 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在國產家電行業,雖然主流品牌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整個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形勢依然嚴峻。并非所有產品都像國產彩電那樣迎來契機,因為很多品牌長期以來都幾乎為日本品牌壟斷市場,即便出現抵制日貨造成的結果也只是整個品類銷售的停滯,國產品牌現階段并沒有能夠有力填充市場空白的實力。以數碼相機為例,中國品牌只有愛國者、明基、TCL、海爾偶有產品出現,但明顯與日本品牌不在一個技術級別上。缺乏核心技術是我國國產數碼相機企業出現危機的最主要原因,在鏡頭、數據處理器以及LCD屏幕這些核心部件,國內企業的技術一直不太成熟,數碼相機不比電腦那樣簡單,它的構造相當精密,電路的設計相當復雜,并且,其構造是否合理將嚴重影響到成像質量的好壞。國產數碼相機由于在這方面缺乏應有的開發經驗和技術,在構造上多數都是以模仿進口數碼相機為主,一些關鍵性的問題無法解決好這些直接導致了國產數碼相機發展的落后。現在國內大部分廠商的數碼相機核心部件幾乎都要依靠進口,國內廠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組裝廠。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認為,要盡快實現國產家電的全球化,整合資源,培育專業化、社會化的家電服務市場體系,建立以廠商為主導(技術、管理),以服務商為主體(網絡化、連鎖化)的市場構架。中國家電企業面對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只有在服務、技術方面不斷進行創新,才能達到引領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整個彩電市場不景氣大環境下,無論是外資家電品牌的沒落,還是國產品牌的迅速崛起,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契機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應該是品牌的建立,產品的質量安全,品質的保障,最重要的是贏得消費者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