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五一黃金周中,創維、TCL等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而整個國內彩電市場則延續了今年以來快速復蘇的態勢——前四個月彩電行業整體出現兩位數的增長,創維等本土優勢品牌的增長更是高達40%以上。
“五一黃金周期間,在一線城市的分公司銷售中,4K電視銷售占比已經達到10%,今年全年中國市場創維云電視占比要超過30%,其中4K極清電視占比要達到8%,銷售額占比15%。”創維—RGB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劉耀平透露,在剛剛結束的2012—2013財年,依靠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占比大幅提升,創維取得了其成立以來最好的半年報業績,在彩電業復蘇之際,創維將堅定貫徹去年提出的高端品牌戰略,4K則是該戰略的技術支撐。
彩電業復蘇
“去年第一季度由于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退出,加上春節淡季等因素,整個彩電市場出現少有的負增長,造成去年一季度的行業數據基數偏低,這也是今年以來行業增幅較大的原因之一。”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研究總監張兵解釋,去年5月開始實施的節能惠民政策是這輪彩電行業復蘇的最初誘因,從6月份開始,整個行業恢復正增長,本土品牌成為最大受益者。
然而節能惠民政策更多拉動的是32寸等中低端LED液晶電視市場的快速增長,創維等本土品牌在42寸、46寸甚至55寸等大尺寸領域也完成了對外資品牌的超越。雖然節能惠民在今年5月底到期后會否延續還未有官方定論,但劉棠枝表示,對于創維等在高端市場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的本土品牌來說,受到政策退出的影響微乎其微。
銀河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現有的4.5億臺CRT和早期液晶電視的替換需求,以及一戶多機的新增市場需求,還有工程機市場每年潛在的2700萬臺市場,將帶來每年近9000萬臺的市場需求,意味著未來5年國內彩電市場將從目前的規模增長近一倍。
一線陣營的競爭
彩電市場的復蘇還將繼續,創維、TCL等本土品牌,以及三星等外資品牌,甚至從IT互聯網殺入準備分羹的聯想、樂視等品牌的競爭也將繼續下去。
索尼、夏普等日系品牌,今年五一市場份額出現了同比大幅下滑,日系品牌今年以來通過新品戰略的反撲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由此,中國彩電市場的競爭就集中在創維、海信、TCL等幾家本土品牌,以及三星這家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廠商之間,但是三星目前僅在部分一線城市的電器連鎖等渠道擁有一定優勢。
銀河證券的報告指出,“隨著本土液晶面板產業鏈布局的完成,加上中國彩電廠商與臺灣面板商的戰略合作,中國與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目前的差距僅僅在品牌價值上,在技術,特別是智能等應用技術上,中國品牌有了更多優勢。”五一期間,創維銷售業績超出主要競爭對手,保持25%以上的增幅,印證了這一判斷。
4K主導
彩電業整體呈現復蘇態勢,但彩電業在技術升級方向上卻進入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今年美國CES上,三星、LG電子重點展示的55寸QAM-OLED電視,以及可彎曲的OLED面板一度讓彩電市場陷入OLED將快速取代現有液晶電視的恐慌。
然而,有市場調研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到目前55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還只有個位數,這離90%的良品率要求還有很大距離,所以未來5年內OLED 在大尺寸電視領域難有突破,而目前其價格是同尺寸液晶電視的近10倍。這讓本土彩電品牌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機會,4K超高清技術成為各家本土彩電巨頭重點發力的領域,該產品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也遠超年初業界的預期——有調研機構預測,2013年全球4K超高清出貨量將達到120萬臺,后來上調到200萬臺。去年8月創維在本土品牌中率先推出84寸4K電視,今年又在云電視領域推出全系列的4K電視,今年五一期間其部分市場的4K電視銷售占比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