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媒報道,日本調查公司BCN的數據顯示,2013年8月的日本市場上,按銷量計算,4K電視僅占50英寸以上產品的7.2%,按銷售額計算則達到了19.4%,約占兩成。而各廠商的銷量份額方面,4月份以后擴充了50英寸和60英寸產品線的索尼的份額急劇上升,8月份達到69.9%。可以看出,高價商品超高清電視在家電市場中確實現了開門紅。
報道稱,8月的銷量讓各電視廠商對4K電視機也越來越有信心。在東芝負責平板電視商品策劃的參事本村裕史表示,在該公司銷售的55英寸以上的電視機中,4K機型占25%,他說道:“這是我們幾年前推出全球首款4K電視機時是想象不到的!
目前在日本,50英寸傳統型平板電視的定價在10萬日元左右(約6200元人民幣)。據日本內閣府的消費動向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平板電視普及率達到了96.4%。在大型超市,甚至可以看到消費者將平板電視與衛生紙一同放進購物車購買的情景。但的65英寸4K電視機的價格為每英寸1萬日元以上,50英寸機型為每英寸8000日元左右。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廠商的推動下,4K電視的售價肯定會有所調整,未來4K電視的普及速度可能比智能電視還迅速。
不論是日本家電廠商也好,還是國內的彩電企業也也罷,他們對超高清電視的熱衷度都驚人的相似。彩電廠商意欲通過大屏幕化來促進換購需求的戰略非常明確。在家人共聚的客廳放置大屏幕電視已被視為身份的象征之一,電視機被稱作“客廳之王”。讓用戶換購更大的電視機可以說是電視機廠商自顯像管時代以來一直奮斗的目標。
松下和夏普自2000年代后半期在平板電視競爭中敗給韓國等地的廠商之后,一直沒有明確的商品戰略。為了創造出新產品,兩公司向市場投放了3D電視及網絡電視等,但均無果而終。此次的4K電視似乎重點突出了65英寸及84英寸等大型化產品,夏普肯定會以此為重點推出大屏電視;松下被傳將在2014年3月將停止生產等離子業務,但在4K“蛋糕”面前,他肯定不想錯過。
在我國,4K超高清電視也備受關注。據調查,十一黃金周期間,液晶電視的銷售量與去年相比,同期略微下降了5%,達到了260萬臺。去年的同期效能補貼政策在相當程度上拉高了對比基數,所以盡管銷售量略微下降,但仍在多數電視品牌的預期范圍之內。
但是,隨著能效補貼政策退出的影響得以消除,液晶電視的銷售結構明顯從32”為主的中小尺寸朝大尺寸轉移,平均單價隨之上漲,預計節假日期間銷售額仍略有正成長。這主要是能效補貼政策人為拉高了32”的補貼比例,造成該尺寸在過去的一年銷售比例偏高,并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占領了相當部分市場。在今年的假期中,“50”以及更大尺寸的電視將占到銷售總量的25%。除了大尺寸電視以外,熱門的4K2K和智能電視也在假期市場中持續增長。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彩電企業進行市場競爭通常有兩個手段,不打技術戰,就只能被動打價格戰。4K技術是放在廠家面前最好的武器,廠家都有意愿推進這個技術。可以預知,在高端4K、互聯網跨界電視上的領先優勢無疑會讓國產彩電巨頭在下半年迎來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