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人們高度關注的電商價格戰,最后草草落幕。回顧此次促銷活動,發現“價格戰”的背后電商們不是在燒錢,而是在燒消費者對它的信任。電商以價格戰作為幌子,先壓價,再抬價,此舉明顯涉嫌價格欺詐,已經引發政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對于此次“價格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曾表示;針對國內電商巨頭價格戰的問題時表示,電商企業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開展銷售活動,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共同促進家用電器市場的健康運行和平穩發展。
在國務院新聞辦昨日舉行的“流通產業發展和保障市場供應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指出,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遵循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原則。目前商務部正在抓緊起草電子商務管理條例。
由于中國電子商務近年來發展的十分迅速,2011年5.88萬億的電子商務交易額中,網絡銷售達到7800億,今年上半年僅網上購物的用戶就達到2.1億人。
姜增偉指出,當然也要看到,在電子商務領域,一些事關商務誠信和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必須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要抓緊完善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一定要讓電子商務企業認識到,圖小利,忘大義,只顧眼前,不顧長遠,這種浮躁的心理不可取。
姜增偉說,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遵循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原則,不能因為存在問題,就給予過多的限制。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通過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等加以解決。要制定標準,電子商務沒有完整的標準體系,很難解決營銷過程中的邊界問題。要通過行業自律,讓企業認識到在電子商務領域,誠信是基石。
姜增偉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以零供矛盾為例,零供矛盾主要是指大型零售商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向中小供應商收取不合理的費用。這些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為了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部門目前正在對22個省市76個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的大型連鎖企業或大型商業企業,進行違規收費的聯合檢查。
相關部門表示,有關企業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開展銷售活動,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共同促進家用電器市場的健康運行和平穩發展。不論采取何種促銷手段,都應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保護消費者和供貨廠商的合法權益,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