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危機對于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侵蝕,中國家電行業也遭受到進一步的沖擊,需求萎靡,庫存增長,成本上升。在困境中,中國家電行業開始探索如何應對這股消極的浪潮,而關于核心技術的討論再次擺上桌面。
中國家電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盡管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家電出口國,但是中國家電出口的最大優勢僅僅是便宜,而不是擁有先進技術。在困難的經濟形勢中,中國家電出口開始急劇下滑,行業中一個普遍的感覺就是:如果我們能夠擁有更多核心技術,也許這樣的環境會有所改善。
以電視產業為例,如果僅僅是衡量產出,中國無疑是世界最大的彩電產出國。當湯森路透詢問TCL時,他們表示產出已經是世界前列。但是在技術上,公司還沒有話語權。在電視產業更新換代上,雖然TCL在CRT向平板電視的轉換中速度非常快,但是目前最重要的面板技術仍然掌握在日、韓等企業手中。海信負責人也提到“公司現在持續擴展面板下游產業,模塊功能持續提高。”
但是,中國電視出口優勢還是停留在低成本,平價方面,盡管各公司不斷重復自己如何加強核心技術研發,但是真正地評估一下,能夠拿出手的商業研發技術少之又少。
而這一現象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展會上顯得非常突出。比如,一次無錫家電展上,夏普的合資企業帶來的是很多電視工業附件產品,比如不同功能的功率模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擺滿了整個展廳,而展出的平板電視終端只是這些附件的承載體。而同時,中國本地公司則大部分展示的是完成的終端產品,大大小小的平板電視排滿了展廳。如此一來,不難感受到技術帶來的巨大差異。
當然,一些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中國家電企業要做強便不能停步不前,一些有遠見卓識的公司開始自尋出路。比如創維、長虹、TCL、海信和康佳等企業,在不斷改善平板電視外觀設計的同時,結合消費者需求,推出一批批外觀精致、節能環保、畫質表現出色、應用功能豐富等特點的彩電產品。同時也加大了平板電視智能方面的發展,趕超日韓,爭取在未來以“智”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