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彩電業的衰退,給在整體疲軟中的全球彩電市場的其他從業者提供了大顯身手的空間。
第一, 韓國企業稱霸。韓國三星和LG已經取代日本企業成為全球彩電市場的新霸主。二者在平板面板方面的領先性,甚至還超過了他們在整機上的霸權地位。韓國企業的成功與金融危機下的韓元的貶值關系比較緊密——這導致韓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價格的下降。
第二, 全球彩電市場代工比例的提升。其中冠捷、鴻海等主要彩代工企業的制造基地集中在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日本企業規避匯率影響,以及降低成本的渴望,使得日本企業將更多的“制造”份額分給代工企業,造成了彩電制造業向大陸為中心的地區進一步轉移。其中,索尼號稱代工比會提升到75%;東芝大陸銷售的彩電很多出自TCL惠州工廠;飛利浦、三洋、先鋒等品牌已經不再自己生產彩電。
第三, 對于日系彩電衰落引起的市場變化的另一個亮點是,國內品牌彩電企業全球位次的提升、上半年,TCL和海信在全球市場的銷售量排行分別為第5和第6名。2012年初,TCL彩電提出全球出貨量1380萬臺的年度目標,隨后幾個月,TCL彩電實現平均60%以上增長,至6月份,TCL多媒體決定再次上調全年出貨目標,由1380萬臺上調到1520萬臺,接近索尼的全年目標。國內彩電的TCL、海信、創維都已經成為,或者即將成為千萬臺俱樂部的成員,并擠進全球十強榜。
研究認為,關注全球經濟對彩電消費的影響,更應關注分區域、分市場的區別性影響。在全球彩電十強中,日本企業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等依然占據五個席位,但是卻都處于收縮狀態,這給其他品牌提供了競爭和發展的空間。投影時代網分析認為:未來國內彩電品牌和代工市場,可從日系的衰退中尋找到全球性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