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商品,無論是小到數碼產品、還是大到汽車品牌,高科技含量的日本產品總能令人們豎起大拇指。但從4年前開始,一切都發生著悄然的變化,日企巨頭曾經創下輝煌的利潤記錄已經轉為虧損,極度推崇日貨的群體也開始青睞其它品牌產品。
日本電機工業會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日本7月份白色家電國內出貨額同比減少4.9%,為2544億日元(約32.3億美元),連續兩個月下降。平板電視出貨量的降幅則連續第三個月創下2001年有統計以來紀錄。
去年7月,日本電視轉為數字播放,很多家庭在此前更換電視機,平板電視熱銷。此后連續12個月同比銷量下降。今年7月,29英寸以下平板電視出貨量同比減少88.8%,30至36英寸減少86.8%,37英寸以上減少74.1%。
“雖然日本家電近幾年的發展勢頭都不理想,但從去年海嘯過后,顯得格外明顯。” 昨日,一位知名人士指出。
針對具體原因,該人士也給出了分析,“日企本土化運營不理想,這也能看出來,日本企業并不是很重視中國這個市場,它不像其它公司已經很早看到中國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并針對產品做出了很多中國化的改變,日本企業在"入鄉隨俗"方面做得很不好;另外,日本企業的技術革新能力減弱,相對技術競爭優勢不再,而且不少國產家電品牌在技術上取得很大進步,性價比上,國人越來越認可國產品牌。最后一點就是國民的消費習慣的轉變。”
對于消費者來說,肯定是更加看重性價,同樣的技術含量,為何不選擇價格低的呢?查詢線上家電價格發現,同樣是46寸的LED彩電,夏普標價是8999元,海爾標價則是4499元,如此大的差價,相信消費者更青睞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