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士豪最近剛把家裝修完,正在考慮入手智能電視。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他已經看中了一款。
童士豪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啟明創投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作為一名投資過小米手機、凡客誠品、一嗨租車等的明星投資人來說,事實上他對南都記者說,自己也看好智能電視這個新興市場。
硬件、操作系統、視頻、應用程序……如果說傳統是“用電視”,毫無疑問,智能電視進入了“玩電視”時代。智能電視之前,智能手機已經打造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范本,其中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讓眾多投資商前仆后繼。同時,很多人把智能電視的商業路徑類比為智能手機的軌跡,二者都是“平臺+內容、應用+硬件”。在投資機會上,也很自然將智能手機的落點“平移”到了智能電視上,這種參照成立嗎?
讓觀眾重回客廳?
智能電視推出以前,電視的升級換代多體現在占據其制造成本50%以上的顯示屏幕上,從C R T到等離子再到L E D、3D電視一路演進,目標是高清、亮麗。隨著智能電視時代的到來,電視的功能定位出現實質性變化,網絡功能、應用軟件功能的加入,打破了較為封閉的傳統電視產業鏈。
經過多年品牌和渠道經營,老牌電視制造商在智能電視時代,“江湖地位”依然穩固,電視制造環節的新進入者,甚至像聯想、谷歌等IT巨頭也難以撬開T C L、海信、創維等廠商所主導的國內電視市場。
為什么大家都愿意推智能電視?一是虧損壓力,二是利益誘惑。
南都記者多方采訪到,幾乎所有面板企業和垂直一體化電視廠商近年來都發生嚴重虧損。索尼、松下、夏普等主要液晶面板提供商的2011年財報顯示,3家“倒霉蛋”虧損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00億美元。
同時,智能電視的硬件成本并無明顯增加且終端售價定得更高,毛利率卻較之LED電視高出30%左右。
即使不是“圈內人”的樂視網,看到了互聯網對收視率的沖擊,也推出云視頻智能機,曲線進入智能電視領域。樂視副總裁梁軍告訴南都記者,“我們這一代人,過去的十幾年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從回家開電視到回家開電腦。”由于互聯網視頻內容豐富,一部分用戶逐漸放棄電視,導致電視收視率大幅下滑。
或許,讓觀眾重回客廳,智能電視不失為一個辦法。
事實上,政策面亦有利好。其中,以去年11月發布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為轉折點,廣電總局對接入互聯網內容的智能電視的態度從“單純監管”轉向“鼓勵運營”。
這意味著,視頻網站得以進軍電視產業,智能電視讓觀眾看到傳統節目渠道之外的更多內容。當然,前提條件是須接入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的C N T V、百視通、華數、南方傳媒等7家集成播控平臺,以達到管控視頻內容的目的。
“他們(C N T V )擁有我們服務器超級用戶權限,如果內容有任何問題,他喀嚓一下就停了,這是廣電(總局)的要求,”梁軍說。
等待AppleTV的表現
很多人把智能電視的商業路徑類比為智能手機的軌跡,二者都是“平臺+內容、應用+硬件”。在投資機會上,也很自然將智能手機的落點“平移”到了智能電視上。
在南都記者采訪的幾位投資人看來,這種參照是成立的。當然,也有不同聲音,比如思偉投資合伙人崔麟有不同的看法。
“這要看你是否把電視最終看成互聯網媒體。有些人覺得這是不用考慮的問題,我不完全這樣認為。”他對南都記者說,手機已經是不爭的互聯網媒體,如果電視也走這條路,確有它的合理之處,但即使在今天網路無處不在的美國和韓國,接入互聯網的電視還是非常有限。
無論看法是否相同,智能電視可能蘊藏的投資機會,顯然已引起了眾多投資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