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傳承的是一個精神,更是一種信仰,希望的火焰,和平的橄欖枝讓我們用最公平的方式去競賽去打拼,因為我們不僅僅為自己而戰,更多的是為國家而戰。為了表示對奧運精神的支持與關注,幫消費者在選購平板電視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今天投影時代網將和大家一起聊聊關于液晶電視的相關技術問題,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
相信很多消費者家中已經將CRT電視換下,擺上了纖薄的平板電視。這類液晶電視產品以精致的外觀完勝CRT電視,成為目前家電市場里的主流力量。那么,您對于液晶電視知識又了解多少呢?
液晶電視(顯示器),簡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盡管是單色顯示,它仍被推廣到了電子表、計算器等領域。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
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是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熱會呈現透明狀的液體狀態,把它冷卻則會出現結晶顆粒的混濁固體狀態。正是由于它的這種特性,所以被稱之為液晶(Liquid Crystal)。用于液晶顯示器的液晶分子結構排列類似細火柴棒,稱為Nematic液晶,采用此類液晶制造的液晶顯示器也就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電視是在兩張玻璃之間的液晶內,加入電壓,通過分子排列變化及曲折變化 再現畫面,屏幕通過電子群的沖撞,制造畫面并通過外部光線的透視反射來形成畫面。
液晶顯示器的分類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分為四種;分別是TN-LCD(Twisted Nematic-LCD,扭曲向列LCD);STN-LCD(Super TN-LCD,超扭曲向列LCD);DSTN-LCD(Double layer STN-LCD,雙層超扭曲向列LCD);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CD,薄膜晶體管LCD)。其中TN-LCD、STN-LCD和DSTN-LCD三種基本的顯示原理都相同,只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而已。STN-LCD的液晶分子扭曲角度為180度甚至270度。而TFT-LCD則采用與TN系列LCD截然不同的顯示方式。
TN由于無法顯示細膩的字符,通常應用在電子表、計算器上。作為顯示器TN系列的液晶顯示器已基本被淘汰,STN由于扭轉角度較大,字符顯示比TN細膩,同時也支持基本的彩色顯示,多用于液晶電視、攝像機的液晶顯示器、掌上游戲機等。而隨后的DSTN和TFT則被廣泛制作成液晶顯示設備,DSTN液晶顯示屏多用于早期的筆記本電腦,由于支持的彩色數有限,所以也稱為偽彩顯。TFT是LCD的一種,也叫真彩屏。在亮度、可是角度比其他幾種都強。TFT既能應用在筆記本電腦上,又逐步進入平板電視市場,并成為主流。
LCD液晶顯示器
LCD是液晶顯示屏的全稱:它包括了TFT,OLED,UFB,TFD,STN等類型的液晶顯示屏。
液晶顯示器(LCD)是現在非常普遍的顯示器。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省電、輻射低、易于攜帶等優點。液晶顯示器(LCD)的原理與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大不相同。LCD是基于液晶電光效應的顯示器件。包括段顯示方式的字符段顯示器件;矩陣顯示方式的字符、圖形、圖像顯示器件;矩陣顯示方式的大屏幕液晶投影電視液晶屏等。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在通電時導通,使液晶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則變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下面介紹三種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TFT薄膜晶體管
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體管,是有源矩陣類型液晶顯示器AM-LCD 中的一種,TFT在液晶的背部設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動的”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這也就是所謂的主動矩陣TFT(activematrixTFT)的來歷,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反應時間,一般TFT的反應時間比較快,約80ms,而STN則為200ms,如果要提高就會有閃爍現象發生。
而且由于TFT是主動式矩陣LCD可讓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記憶性,不會在電流消失后馬上恢復原狀。TFT還改善了STN閃爍(水波紋)-模糊的現象 有效地提高了播放動態畫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飽和度、還原能力和更高的對比度,但是缺點就是比較耗電,而且成本也比較高。
TFT-LCD技術是微電子技術與液晶顯示器技術巧妙結合的一種技術。人們利用在Si上進行微電子精細加工的技術,移植到在大面積玻璃上進行TFT陣列的加工,再將該陣列基板與另一片帶彩色濾色膜的基板,利用與業已成熟的LCD技術,形成一個液晶盒相結合,再經過后工序如偏光片貼覆等過程,最后形成液晶顯示器(屏)。
在TFT-LCD中,TFT的功能就是相當于一個開關管。常用的TFT是三端器件。一般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半導體層,在其兩端有與之相連接的源極和漏極。并通過柵極絕緣膜,與半導體相對置,設有柵極。利用施加于柵極的電壓來控制源、漏電極間的電流。
總而言之,TFT-LCD與無源TN-LCD、STN-LCD的簡單矩陣不同,它在液晶顯示屏的每一個象素上都設置有一個薄膜晶體管(TFT),可有效地克服非選通時的串擾,使顯示液晶屏的靜態特性與掃描線數無關,因此大大提高了圖像質量。而開關單元(即TFT)的特性,則要滿足通態電阻低,閉態電阻非常大這一要求。
繼LCD、LED之后,OLED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OLED學名是有機發光二極管,這一繼CRT(陰性射線管)、LCD(液晶顯示)之后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在其分辨率高、響應速度快、超輕薄、耐低溫、色彩豐富、耗電量少、可實現柔性顯示,諸多優點背后,蘊藏著一個巨大的產業。
目前,全球OLED廠商的發展重心轉向了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像索尼、三星和LG等知名家電企業在OLED技術上都有著各自的優勢,OLED技術也逐漸被高清愛好者所追捧。那么,被人們稱為“夢幻影像”的OLED技術到底如何?感興趣的朋友請接著往下了解。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因此從2003年開始,這種顯示設備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于同屬數碼類產品的DC與手機,此前只是在一些展會上展示過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樣品,還并未走入實際應用的階段。在平板電視方面,OLED技術已經運用到彩電上,生產OLED電視的廠商也逐漸增多,在今年的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中,三星和LG都展出了自己的大尺寸OLED電視產品,并且計劃在不久之后開賣。總的來說,OLED屏幕具備了許多LCD不可比擬的優勢。
OLED與TFT的區別
OLED與TFT的區別 | |
OLED | OLED的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ITO),與電力之正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TL)、發光層(EL)與電子傳輸層(ETL)。當電力供應至適當電壓時,正極空穴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光層中結合,產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發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視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電壓需求低且省電效率高,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成本低等。 |
TFT | TFT就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簡稱,一般代指薄膜液晶顯示器,而實際上指的是薄膜晶體管(矩陣)——可以“主動的”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象素進行控制,這也就是所謂的主動矩陣TFT(active matrix TFT)的來歷。那么圖象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基本原理很簡單:顯示屏由許多可以發出任意顏色的光線的象素組成,只要控制各個象素顯示相應的顏色就能達到目的了。在TFT LCD中一般采用背光技術,為了能精確地控制每一個象素的顏色和亮度就需要在每一個象素之后安裝一個類似百葉窗的開關,當“百葉窗”打開時光線可以透過來,而“百葉窗”關上后光線就無法透過來。當然,在技術上實際上實現起來就不像剛才說的那么簡單。 |
雖然將來技術更優秀的OLED會取代TFT等LCD,但有機發光顯示技術還存在使用壽命短、屏幕大型化難等缺陷。OLED的構造,可以形像地將每個OLED單元比做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而每個OLED的顯示單元都能受控制地產生三種不同顏色的光。OLED與LCD一樣,也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被動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選中的單元被點亮;主動方式下,OLED單元后有一個薄膜晶體管(TFT),發光單元在TFT驅動下點亮。就目前情況被動式的OLED比較省電,但主動式的OLED顯示性能更為出色。
就目前來看,OLED技術以諸多的優勢領先于LCD電視。伴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現,OLED技術將會逐漸得到普及,成為平板電視市場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