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正在成為繼平板電腦之后的新熱點,早就有傳聞說蘋果將推出ITV,不管新產品名稱為何,作為一種新定義的智能電視是確定無疑的,而國內各電視機廠家最近兩年也都在發力互聯網電視,聯想在占據電腦第二把交椅后也推出了智能電視。
如此,也讓此前經常聯盟合作的電腦廠商、電視廠商、手機廠商甚至芯片商、軟件商、互聯網企業、廣電都成為了合縱聯盟的主角,而這場大戰的核心是圍繞用戶客廳的爭奪。
關于電視的新稱呼其實很多,ITV、互動電視、網絡電視、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電視等等,雖然名稱有差異,但在創新的方向是是一致的,都是要力圖將互聯網PC與電視機的功能實現融合,為客戶提供更加IT化的電視產品。在智能電視的發展很快,前景廣闊,但也有幾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擺在眼前,難關需要突破。
首先,電視視頻內容的版權問題始終是困擾智能電視發展的最大阻礙。電視生產廠家自己無力解決,在當前的體制下必須和電視臺合作才能實現,但電視臺的播控顯然與老百姓的需求有不小的出入,廣電企業、互聯網企業和電視生產商找到共贏的合作機制非常關鍵。
其次,電視本身的能力與操控的復雜度形成推廣難度。無論是清晰度還是流暢程度,復雜的智能電視都和以往不同,更大更清晰的屏幕,更快更流暢的播放,用戶會把電腦上的要求拿到電視機去對比。語音和手勢被認為是智能電視的控制手段,但漢語這種表意的文字天生就難以處理,加上各種方言,這些正是普通電視機使用者最大的難點。
還有,智能電視的目標客戶群需要準確定位,是準備賣給年輕時尚的電腦一族,還是給偏愛電視機的中老年們提供更新換代產品?智能電視的定位肯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共享,提供家庭需要的親情、教育類獨特互動產品就非常重要。
當然,價格始終是很重要的問題,未來肯定是會很多家庭有幾臺電視機,而電視機也分出來不同的功用和檔次,在家庭應用中相互之間配合,不同的家庭成員能夠使用智能電視的不同功能,也能夠使用不同功能的電視產品。
習慣問題不可忽視,對于很多看電視的人來說,看電視就是進入了傻瓜狀態,翻看找臺雖然看似不經濟卻是最好的選擇,改變各樣的習慣需要耐心和耐心。
最后,既然智能電視是必須要以寬帶為連接的,那運營商是否也應該參與進來呢,或者裝寬帶送電視,或者買電視送寬帶,只要內容和應用有足夠的價值,這些都不是妄想。
我們相信,這種智能電視剛出來的時候肯定都是高檔消費品,慢慢會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正如之前很多次電視更新換代一樣,智能電視的普及時間不會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