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2年以來,一向被視為傳統產業的彩電行業突然受到諸多IT巨頭的青睞,蘋果年內推出智能電視的消息更是引發了彩電廠商的緊張。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表示,智能化將成為電視產業的必由之路,彩電行業的競爭對手將會更加多元化。海信集團幾年前就啟動智能化戰略,正以全新的架構迎接智能電視時代的挑戰。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表示,公司去年在業內率先發布智能化戰略,提出所有相關產業都將以智能化為戰略目標。而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海信電器智能化戰略已初見成效。
海信電器4月23日披露的2012年一季度業績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1%;實現凈利潤3.2億元,完全攤薄每股收益0.37元,同比增長21%。
中金公司研究員何偉認為,行業資訊公司奧維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液晶電視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5%,在市場需求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海信電器收入保持穩定,表明公司市場份額有明顯的擴大,公司競爭力得到市場檢驗。
此前,海信電器披露的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凈利潤16.89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94元。公司2011年度分紅預案為每10股轉增5股。
國都證券研究員楊志剛指出,在智能化電視的大潮中,海信通過前瞻性布局以及良好的財務控制能力,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根據中怡康的統計資料,截至2012年2月,海信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達到14.95%和14.39%,雙雙高居中國彩電市場的第一位;海信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達到15.94%和15.54%,雙雙位居第一。至此,海信已經連續9年雄踞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榜首位置;海信智能電視的零售量和銷售額占有率分別以18.32%和18.81%高居行業第一位,在中國智能電視市場上遙遙領先。
行業潛力巨大
工信部近期發布的《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以數字電視和數字家庭為主的視聽產業銷售產值要比2010年翻番,達到2萬億元。
“規劃對電視生產企業是一個政策利好,將鼓勵業內外資本對彩電業持續高投入!敝袊娮右曄裥袠I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表示,彩電主導企業正在積極參與這場智能化大潮,這將引領整個彩電產業轉型升級。
雖然整體電視行業增長緩慢,但是智能電視卻一枝獨秀,海信電器則牢牢把握了這一機遇。
根據拓璞產業的數據,2011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從2010年的704萬臺增長到2518萬臺,增長率為257%,2012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有望達到5284萬臺,增長率為109%;預計到2014年,智能電視滲透率將達到44%,2011年至2014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
而在中國市場,根據中怡康發布的數據,2011年中國智能電視的市場容量只有524萬臺,2012年需求量將超過1800萬臺,增長2.5倍以上,超過了3D電視的市場份額,成為彩電市場的主流品種。據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預測,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有望在2015年超過1.3億臺,約占平板電視數量的一半。
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指出,傳統電視產業的變革對企業意味著機會,而對中國企業更多地意味著挑戰。“電視企業傳承了制造業的"基因",我們所擅長的是硬件,諸如電路板、工藝、制造、供應鏈等,對于軟件、互聯網和內容服務理解尚淺!
此外,智能化泛電視產品開發軟件必將成為主導力量,但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中國電視企業手中不掌握軟件開發賴以生存的操作系統。
同時,彩電行業的界限逐步模糊,行業競合關系有了很大的改變!耙酝覀兠鎸Φ氖切袠I內明確具體的競爭對手,而今后面臨的是"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局面,競爭者將來自各個行業,可能是傳統家電,或是互聯網新貴,也可能來自運營商或通信業巨擘。以往消費者關注硬件,電視產業的競爭集中在尺寸、面板、厚薄,如今消費者更關注內容與服務,競爭更為嚴峻和寬泛,內容整合、應用軟件、增值服務成為新的競爭熱點!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透露,針對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海信在智能化領域已經進行了全面布局。目前海信正在全力打造三個方面的技術和平臺:一是自主操作系統(Hi-OS)與安卓操作系統深度開發能力;二是海信智能“云”服務平臺(Hi-Cloud),這是基于云計算的運營支撐平臺,支持多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內容整合與智能搜索;三是智能互聯(Hi-Connect),實現局域網與互聯網內容互聯和分享的技術平臺。
布局新興產業
海信集團如今已形成多媒體、家電、通信、IT智能系統、現代地產和服務業5大產業的格局,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716億元。
近年來,海信集團開始新一輪結構調整,重點是傳統板塊向高端產品靠攏、產業鏈向高技術構成延伸,產業架構整體向高科技轉移。在海信產業結構中,除“家電”產業外,智能交通、光通信、多媒體等彼此之間形成相互支撐。
在液晶模組領域,海信電器在青島、貴陽和廣東已建成三個液晶模組生產廠,今年海信液晶模組的年產能將達到800萬臺,大大提高公司液晶模組的自給率。
劉洪新表示,海信模組項目的順利推進,不僅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技術優勢,而且通過對液晶模組配套相關產品的開發,實現了液晶電視功能的差異化,從而提高了海信電視的綜合競爭力。
此外,海信智能交通產業的突破,則是在極端困難的產業環境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樹立民族產業信心的成功典范。在海信進入該領域之前,中國的智能交通市場全部被歐美大企業所壟斷。
早在“十五”初期,海信就對介入智能交通領域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組建了包括各類專家在內的近200人的綜合研發團隊,為做好這一產業奠定了很好的智力基礎。
經過“十五”、“十一五”10年間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和標準建設,海信目前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成就了第一民族品牌的市場地位。
目前,海信的智能交通產品在國內城市智能信號管理系統已占據超過20%的份額,在快速公交智能系統(BRT)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60%以上,承擔著北京、上海、廣州、長春等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項目。
而在光通信領域,通過多年的潛心研發,海信憑借自己的技術實力已經在行業內得到較高認可,并成為全球首家批量生產、批量出貨10G PON光模塊產品的廠商。目前,海信10G PON光模塊產品在北美“光纖到戶”市場占有率居首位,并成為國內光模塊產品的主要供應商。
海信集團總裁于淑珉強調,2012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海信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產業優化的力度,加快智能化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產品的推廣,保證健康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分析產業格局的變化,抓住機遇,借日本等大牌企業衰退的機會,通過聚集高端人才等,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