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都錯過了什么
索尼在二戰廢墟上起家,創造了無數的第一,為世界設立了行業標準,甚至成為戰后日本經濟奇跡的代名詞。
20世紀50年代,索尼歷時七年發明了讓其引以為傲的“單槍三束彩色顯像管”,也就是業界熟知的特麗瓏顯像管。它的問世讓索尼一躍成為彩電行業的巨擘。
然而在液晶時代來臨之時,索尼卻因留戀過去的成功而踟躕不前。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分析,正是由于在CRT電視時代過于輝煌,所以索尼的“平板轉型”步伐顯得相當遲鈍,缺乏在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領域的專利技術積累。
早在2007年,索尼就推出了全球首臺OLED電視,并借此走在了該技術的行業前列。然而,當時推出的11英寸、型號為XEL-1的OLED電視售價高達2000美元,并且由于全球性經濟危機而未能在業界掀起波瀾。索尼隨后在2010年年底終止了OLED電視的生產,轉而開發3D電視。
而三星和LG則一直沒有放棄OLED電視戰略。梁振鵬指出,OLED產業已經被公認為下一代的電視顯示技術,這種革命性的技術能使行業座次再次發生變革。然而平井一夫目前仍固執地認為,由于55英寸OLED電視的售價也高達每臺10000美元,相當于同尺寸LCD電視售價的10倍,巨大的成本差異將能夠保證LCD電視在未來至少三年內仍將是全球電視市場的主流產品,所以索尼至今仍然未在OLED領域做出任何的努力。有分析稱,目前索尼在電視和數碼領域已經落后領先者五年。
制定“康復”計劃
索尼最新公布的自救方案具體包括加強數碼影像、游戲、移動業務三項核心業務,并提出改變電視業務長年的虧損局面,并進一步加強娛樂和金融服務業務穩固的業務基礎,同時將進軍醫療和電動汽車電池等新的市場領域。
此項決定意味著,過去比重很大,但已經虧損多年的電視業務地位被明顯下調。據了解,在完成對索尼愛立信股份的收購后,數字影像、游戲和移動三大領域的預計銷售額在電子部門中的比重,將由2011財年的60%發展到2014財年的70%,將貢獻整個部門85%的利潤。而整個電子部門,要占到集團銷售額的75%,其地位無需多說。
近年來,電視利潤日趨微薄,需求量也不斷萎縮,加強數碼影像、移動業務似乎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然而近年來,索尼在這些領域卻鮮有建樹。后起之秀蘋果研發出了iPod、iPhone、iPad等產品,索尼不但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產品,連一個跟隨者都沒有做好。
有外媒的記者問到,索尼對于如何與美國蘋果公司競爭,平井一夫坦言“沒有妙招”;對于如何重建電視事業,他的回答是:“我們將繼續提升銷量較好的液晶電視的功能與性能,在解析度與音質方面超越其他公司。”
不過,這一復興計劃并未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同。Commons Asset Management主席TetsuroIi指出,索尼方案不夠進取,未提出詳細時間表,也沒體現公司如何創造新價值來活化電子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