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足夠豐富內容的智能電視,讓曾經遠離電視機的人群,開始在睡前三小時再度回歸到電視屏幕前。不過,面對“越來越好看、越來越高級”的電視,不少消費者深感電視“越來越難用”了。
“智能就是簡單,大家都想用、都會用的智能產品才是好產品,簡單易用的智能產品才能產生價值,有價值才能有生命力”,日前在我國時尚藝術前沿陣地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的海信電視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坦言,海信今后所有的智能電視都要突出簡單易用的產品理念,都要以顧客體驗為核心。
在智能引領電視重新回到家庭影視娛樂中心地位的同時,顧客體驗正成為各大電視企業搶奪的戰略高地。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2月,海信智能電視以高達18.81%的市場銷售額占有率繼續保持排名第一。此前,海信電視已連續九年穩居中國市場首位。
智能讓電視回歸
早在2011年1月,上海網絡電視IPTV一天的收視率竟然超過東方衛視,近年來在電視臺熱播電視劇如《婚姻保衛戰》《杜拉拉升職記》等,在網絡視頻的點播動輒上億人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網絡媒體從電視機前吸引走,多份用戶使用報告均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逃離電視,特別是80、90后人員將網絡媒體作為電視節目收看的首要選擇。
智能電視的出現,開始打破傳統電視作為“信息孤島”、“被動收看”的尷尬地位。此次,海信電視在發布XT770、K580、K560三大系列智能電視新品同時,還推出M1101AT、M1101AS和M170AT、M170AS四款“小電視”——I’TV新品,繼續延續著“多屏互動、無線精彩”理念。
在劉洪新看來,“在智能時代,電視產業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傳統制造業以硬件為道,以單機為主體,以技術指標為導向的產品開發思路,把用戶體驗放在產品設計開發的首位,做到以軟件為主導,以系統為平臺,以用戶體驗為導向”。早在2011年5月,海信將“智能化”確定為集團發展戰略,明確表示海信智能化戰略的核心就是追求顧客體驗。
“任何產品都是由人發明的,任何技術都是要為提升生活品質服務”,在業內人士看到,智能時代企業之間競爭的最大差別不是硬件是軟件、不是電視是內容、不是產品是服務。
拋棄傳統的電視產業運營思路,必須要從內容入手。此次海信發布的智能新電視的共同的特點就是擁有豐富的內容智能化應用和簡便的操控體驗,“簡單易用、體驗為王”將成為2012年的智能電視市場的主旋律。
記者在體驗會現場感受到這種明顯的變化。比如海信在全球首創“電視匯”功能,打破頻道間的界限,將電視節目按欄目、時段、用戶地域等維度進行分門別類,以導航界面呈現,改善顧客收看電視節目的體驗。
智能電視就要突出“消費者體驗”這個核心,海信認為智能電視必須從三個方面進行變革:一是人機交互方式一定要簡單,人機交互有多種方式,比如語音、體感、遙控等;二是內容和應用一定要豐富,而且要有殺手級應用,比如海信新推出的“電視匯”;三是智能產品一定要支持不斷升級,具有面向未來的可擴張性。
正面交鋒IT巨頭
當電視機的“肚子”里被裝進越來越多的節目內容、應用平臺,重新回到家庭中成為主角時,傳統電視機廠商正面臨來自IT巨頭們“虎視眈眈”的搶奪。
從谷歌的GTV到蘋果iTV,當越來越多的IT企業開始踏上智能化契機進入電視領域。早在今年初,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就發出警示:智能電視將是IT產業的下一個5年主要戰役,這一戰役的核心要素為“占領”家庭。
面對IT巨頭們在軟件、內容等層面上的強大制造能力,從傳統的硬件制造起家的電視機企業們并不懼怕,“與IT企業相比,我們擁有更為強大的產業用戶群、更為廣闊的市場營銷渠道,以及國家在政策層面對于內容的監管”。
這正是因為“智能引領下的家庭回歸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中心的智能電視對用戶體驗的最大凝聚還在于內容。早在去年,海信通過“一云多屏”技術,打破了個人數字設備之間的界限,實現了不同智能化產品之間的協同控制和內容分享,各種形式的多屏互動,不但提升了海信各終端的價值,更使看電視打破時空界限,滿足個人和家庭共享的需求。
這正是智能電視所具備的“實現應用商店、互聯網、移動、廣播的無縫融合”整合能力。也成為海信等國內電視機巨頭們在智能時代以“顧客體驗”謀求市場搶奪的最大動力。對此,劉洪新強調,“海信的產品企劃、設計、開發和市場推廣就是要與顧客的心理期望相吻合,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以“顧客體驗”謀求在智能時代開始牽引家庭重新回到電視機前的海信,當前不只是要完成更多的智能電視推廣普及,還要呼吁和帶動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企業完成對整個產業的重塑與再造,完成對家庭電視文化的重建,最終肩負起整個產業擴張的歷史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