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企業已被IT巨頭逼到了產業邊緣”,這是危言聳聽還是殘酷現實?
2月11日,Facebook上谷歌官方的一條“能給業界帶來驚喜”的信息迅速流傳全球,引發關注。這條信息的內容正是與即將發布的Google TV有關。
此前,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也曾高調表示,到今年年中,Google TV設備銷量將迅猛增長。韓國彩電業巨頭三星也表示將在今年繼索尼、羅技之后,加入Google TV。
實際上,谷歌、宏碁、英特爾、高通等全球IT巨頭對智能電視的強勢入侵,已成事實。而蘋果iTV將在5月左右上市的消息,也令全球消費者翹首以盼。
中國彩電企業的集體沉默似乎可以應證,已被“逼到了產業邊緣”的窘狀。
“目前,全球彩電行業的競爭集中在操作系統、應用軟件、核心芯片、面板和內容服務上。蘋果、谷歌等巨頭的加入,導致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多媒體事業本部市場部總經理許宏俊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中國彩電行業受到沖擊已是必然。
然而,缺乏關鍵核心技術的中國彩電企業,此刻多少有點不知前路為何。
“無論是平板電視還是3D電視、智能電視,核心技術一直在外國企業手里,中國企業缺乏基本的話語權。同時,中國彩電產品至今也未建立起全球影響力,無法與國際品牌在海外市場較量。”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向記者闡述的觀點一針見血:“這兩點是制約中國彩電發展的大問題,其他問題都是由這兩個衍生而來。”
核心技術上的被動,是否會注定中國彩電企業在新一輪的智能電視領域,仍將扮演龍套的角色?
路在何方
“全球彩電產業規模已接近1萬億元,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企業甚至IT企業介入競爭。”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并沒有表現出對傳統彩電企業氣餒。
在楊東文看來,市場競爭是公平的,一定不斷有企業被淘汰,也不斷有新鮮勢力加入。“創維的策略就是走專業化路線,同時從原來的產品制造導向轉變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長虹多媒體產業集團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智能時代的競爭已經不是單個產品的競爭,而是具有不同基因的智能生態樹的競爭。
所以,長虹也正在進行從生產整機企業向“智造”服務企業轉身,從賣電視到建“智平臺”的模式改變。但“智能”二字并不簡單,該負責人坦言,“家電智能化的重點在于多屏互動,難點在于智能應用。”
將智能化作為企業轉型升級重點的還有康佳。上下游資源的全面整合也是康佳的另一個升級重點。畢竟,智能電視是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顯示技術的融合,依靠設備生產、內容提供、信息傳輸、接收終端等環節共同支撐。
行業競爭已由產品硬件向后臺軟件轉變,彩電廠商顯然對此都非常清楚。
整合資源并形成產品應用平臺,成為彩電企業贏得市場的關鍵點也已成共識。
“彩電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一是技術創新,二是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還有就是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許宏俊表示,“傳統彩電企業轉型的難點主要在過去是靠賣硬件賺取微薄利潤,且在核心元件及技術方面被海外巨頭卡住了喉嚨。”
以智能為特點的彩電變革浪潮似乎不可阻擋。面對操作系統、應用軟件、核心芯片、面板和內容服務等諸多方向的競爭,中國的彩電企業究竟如何選擇方向,決定著未來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