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達公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華裔科學家鄧青云(Dr. C. W. Tang)博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東西忘記在實驗室。回到實驗室,他發現黑暗中有個亮的東西。打開燈,原來是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
OLED研究就由此開始。鄧博士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OLED技術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技術、二極管技術。晶體二極管是一種特殊的電子開關器件,能夠實現單方向的導電通路。在二極管內導電粒子只能從一個方向另一個方向移動。因此,二極管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開關”使用,例如電腦CPU中的眾多部件就是由這種電子開關組成。
OLED技術與傳統晶體二極管技術不同的地方在于,電子在二極管內部有一側向另一側移動的時候,會出現“能級”的躍遷——即電子從一側的原子表面脫離,在另一側的另一種原子表面被捕獲的過程中,電子的能量會降低,多余的能量則以光子的形式發射出去。由于兩側原子的不同,電子遷移中發射能量的大小也就不同,表現上就是光波的波長頻率不同,也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顏色不同。OLED技術就是采用特殊的有機材料實現上述特殊的二極管構造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