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壓境,IT企業掌控彩電業“游戲規則”
這份壓力,正是來自國際IT企業的虎視眈眈。
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此前曾高調表示,到今年年中,GoogleTV設備銷量將迅猛增長。韓國彩電業巨頭三星也表示將在今年繼索尼、羅技之后,加入GoogleTV。而蘋果iTV將在5月左右上市的消息,不僅讓全球消費者翹首以盼,更讓彩電同行坐立不安。而在業界看來,谷歌、宏碁、英特爾、高通等全球IT巨頭對智能電視的強勢入侵,已成事實。
更有分析指出,智能電視最核心的操作系統目前被蘋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軟Windows把持,它們將掌控操作系統、應用商店等環節,從而掌握了“游戲規則”,國產品牌難以突圍。
一時間,關于“彩電企業被IT巨頭逼到產業邊緣”的說法甚囂塵上,讓業內外憂心忡忡。
創維數碼行政總裁楊東文近日在深圳向媒體坦言,“蘋果要推出iTV我們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壓力,但是現在還無法知道蘋果的智能電視到底是什么樣的產品。我想蘋果的產品肯定是發揮公司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另外蘋果一直追求最高配置,我想他們在畫面顯示質量上,會有很高的要求。”
楊東文認為,傳統彩電企業IT化以及傳統的IT企業推出智能電視類產品,各有各的市場空間。他也對聯想進入智能電視持歡迎態度。
“2012年全球消費電子總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智能化又使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多終端之間的相互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康佳多媒體事業本部總經理林洪藩向記者表示,不可否認,智能化使消費電子各產業趨于同步發展,基本的功能已經不是競爭的焦點,而在軟件開發和互聯網應用的生態系統中建立自己的差異化顯得越來越重要。
林洪藩認為,國產彩電廠商要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獲勝,唯一出路是深刻了解并開發適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的智能電視產品。
而在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眼里,無論是平板電視還是3D電視、智能電視,核心技術一直在外國企業手里,中國企業缺乏基本的話語權。同時,中國彩電產品至今也未建立起全球影響力,無法與國際品牌在海外市場較量,這兩點制約中國彩電的發展。
行業觀察
云電視的電視機硬件可以更瘦身、成本更低
要和世界500強們“玩游戲”,沒有政策的指引恐怕玩不轉。就在上月,《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十二五”規劃》出臺,為彩電業界提供發展思路。據悉,規劃突出了打造完整的技術鏈和產業鏈,以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的發展思路,強調了“創新、綠色”的原則。在智能云電視成為發展主流的市場格局下,進行差異化營銷和拓展共贏共生的營銷渠道成為中國彩電企業打造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上周,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機構擔綱起草的《2011中國云電視發展白皮書》也出版發行,首次對中國云電視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度解讀。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介紹,云電視有幾個標準:能夠連接云平臺,利用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不依賴終端軟硬件升級,能夠實現視頻點播、多屏共享、信息檢索等。同時,云電視具有開放式操作系統,能擴展應用軟件和云服務所需要的各種交互工具。第三,云電視本身是一臺電視機。
據業內介紹,目前云電視并非停留在概念階段,像語音識別電視通過云技術,實現了人機對話,云存儲服務也可以應用。
在關于智能電視和云電視的概念問題上,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分析,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云電視搭載了云計算的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在云端實現,而智能電視的智能化功能只能在本地處理。也因此,云電視的電視機硬件本身可以更瘦身、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