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正處“六出祁山”之時
如果按照三國時期的格局來看目前家電零售商的形勢,目前,京東商城正處在六出祁山之時。到目前為止,京東商城還沒有實現盈利,卻一再融資。在這里,京東CEO劉強東是深諳“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道理的。在國內的家電領域,向來是講究規模制勝的,正是因為不斷的虧損,京東商城才一再啟動融資計劃,擴大規模。
行業里之前一直傾向認為,理論上有一個盈利平衡點。即當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京東可以從廠家拿到最佳價格,它的倉儲物流能夠實現最佳利用率。反復的融資則讓劉強東和京東的投資者們更看重業務量,他們不惜投入巨資,希望一次性地發展到安全規模再考慮利潤問題。譬如劉強東曾在多次公開場合將京東安全規模的范圍界定在500億元。
為了甩開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京東采用了典型的低價、低毛利運作模式,劉強東也從創業開始就樂于標榜自己的產品價格低于線下零售價 10%~20%。同時通過走量來提高京東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所以這幾年京東一直遵循用價格占領市場,用規模設置門檻以及用速度贏得競爭等發展思路。
不過,目前有消息爆料稱,京東商城與供應商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局面。由于資金鏈緊繃、再融資困難,京東商城為解決自身困境,開始向廠家施壓收取額外費用,要求供應商必須繳納10%至20%的毛利保證,同時繳納進場費等霸王條款,此舉激起上游供應商集體抵制。
在此,業內人士認為,京東商城在步步為營向傳統家電賣場進攻的同時,應穩定好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葛亮在六出祁山時,就是因為對后方糧草供應過于苛刻,導致督運糧草的李嚴不滿。也正應為對糧草押運官茍安嚴罰,才導致其投靠魏國,并在蜀國散步諸葛亮想自立的謠言,導致諸葛亮在北伐最關鍵的時刻被朝廷召回,北伐無功而返。反觀今日京東商城與傳統賣場的競爭,何其似哉!
以上主要分析的是國美和京東當前的局勢。作為“三國爭霸”中的另一方蘇寧電器來說,其并不像三國時吳國那樣偏安一隅,而是頻頻有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