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松下、索尼、夏普、東芝、日立等日本家電企業陸續公布了其2011財年的業績情況,從數據來看,日本家電巨頭集體陷入了業績下滑的低谷,松下、夏普被認為創下“歷史上最為難看的虧損記錄”,索尼也是連續第四年出現虧損的狀況。
日本家電巨頭業績集體下滑
松下公布的數據顯示,其2011年4月至12月的財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達3338億日元,遠不及上年同期的盈利1147億日元,而且由于第三財季業績進一步惡化,松下調低了對2011整個財年業績的預期,銷售額由原來預計的8.3兆日元下調為8兆日元,凈利潤由原來預計的虧損4200億日元下調至虧損7800億日元。而在2010財年松下的銷售額為8.7兆日元,凈利潤為盈利740億日元。
與松下一同被認為創下歷史上最難看虧損記錄的夏普,預計2011財年虧損2900億日元,這是其自1912年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年度虧損。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虧損的索尼,2011財年僅前三季度就虧損達917億日元,其發布的業績報告預計全年虧損2200億日元。
東芝和日立雖然沒有要面臨虧損的陰影,但盈利狀況并不容樂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東芝第三財季虧損106億日元,并將全年的盈利預期從此前的3000億日元下調至2000億日元,日立第三財季以及全年的凈利潤都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45%和16%。
彩電業務不振成拖累業績主因
此番集體陷入業績下滑的局面,日本各大家電企業都認為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是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市場對數碼電子產品的需求大大減少,銷售額大幅降低。同時,日元匯率上漲,日本大地震以及泰國洪災對供應鏈的影響也被認為對業績有較大負面作用。此外,松下方面還提到導致其虧損的因素還包括收購三洋公司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其中,彩電業務下滑,被業界認為是導致日系家電企業虧損的重要拖累之一。夏普的一份《財務結果預測和鼓勵預測修改的通知》中就提到,液晶彩電比預期價格下跌也影響其財務業績。
事實上,日本家電巨頭為彩電業務所苦,也不是現在才有的狀況。此前,松下就表示將不會對等離子和液晶顯示器進行進一步投資。日立為了降低成本強化收益結構,已經宣布停止日本各個工廠的電視機制造業務,將所有電視機的生產業務外包出去。索尼也在去年宣布將重組其連續八年虧損的電視業務,并考慮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液晶電視委外代工的比重也由上一年的50%擴大到了75%。而其近期新上任的CEO平井一夫更是表示,索尼將放棄傳統LCD液晶電視市場,把精力集中在OLED等產品的研發上。
日本彩電產業正受到前后夾擊
日本家電巨頭的彩電業務不振,一方面與其受到來自韓國和中國彩電企業的競爭壓力有關。在韓國政府和企業界的推動下,韓國彩電工業與日本在技術上的差距微乎其微,而且相比較日本企業,韓國企業更具有成本優勢。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曾以索尼和三星為例對媒體分析:“索尼的日元升值40%,而在電視業務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的韓元卻貶值30%,為了維持市場份額,索尼只有降價,而大幅降價必然導致虧損,而這樣的虧損是降低成本無法彌補的!
在中國市場,國產彩電品牌正在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創維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志峰介紹,以往黃金周促銷,在蘇寧、國美等渠道,日韓彩電品牌的份額是要高過國產品牌的,但從去年國慶開始,國產彩電品牌已經與外資品牌基本持平了,到了今年元旦期間,在廣東相當部分的賣場,國產品牌的份額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這還僅是一二線城市市場,在三四級以及農村市場,國產彩電品牌的價格和渠道優勢更為明顯。
后有追兵,前還有來者。相比較日本家電企業在電視新技術的研發及銷售上的“不思進取”,全球IT巨頭則顯得要積極得多,包括蘋果、谷歌、微軟、聯想、宏基、英特爾、高通等全球IT巨頭紛紛宣布要進軍智能電視業務,在上個月的CES上,聯想、谷歌、微軟已經紛紛展示了其智能電視產品或操作系統,其中,聯想采用Android 4.0操作系統和Qualcomm 8060雙核芯片的ideatv K91智能電視已經確定于今年4月份在國內上市,而最近的消息指傳聞已久的蘋果電視也將于今年4月,最晚不超過5月開始發售。
隨著這些IT巨頭的快速切入,全球彩電產業的格局以及發展規則正在被重新改寫,傳統的依靠面板這一關鍵資源決定全球彩電業發展前景的情況正在被打破,面板以及單一的產品制造環節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正在被削弱,而此前,日本彩電企業正是靠其對于面板的掌握而占據彩電行業優勢地位的。隨著智能電視的發展,彩電廠商正在由“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的盈利模式轉型,擁有操作系統、芯片、軟件優勢的IT巨頭,將給傳統的彩電廠商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