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無異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農村運動”,在政策大力助推之時,相當給力,讓在金融危機之下一蹶不振的家電市場起死回升,讓中國經濟成功實現“出口”轉“內需”。
家電下鄉監管年 謹防政策變形
“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已經發揮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我們需要正視的是,如何避免其成為一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快餐。
財政部8日刊發《關于加強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防止騙補等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將2011年作為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年,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管,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各種騙補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在中國,“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無異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農村運動”,在政策大力助推之時,相當給力,讓在金融危機之下一蹶不振的家電市場起死回升,讓中國經濟成功實現“出口”轉“內需”。
“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已經發揮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我們需要正視的是,如何避免其成為一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快餐。莫讓財政補貼“流向不明”
劉先生近日在一家大型連鎖賣場詢問空調價格,銷售人員在聽聞沒有舊家電后支招,“你要買空調,參加以舊換新可以拿到350元的國家補貼,如果你沒有舊家電,并且怕麻煩,我們就會扣你100元的補貼幫你搞掂一切”。
銷售人員還表示,如果不嫌麻煩,消費者也可以自行前往舊家電鋪購買一臺,“60元左右可以買到一臺21英寸的舊家電”。“沒有舊家電也一樣可以參加以舊換新的,這肯定沒問題”。而另一方面的消息是,國家試點的回收分解廠的貨源都被二手市場搶去了。二手產品增多又沖擊了生產環節,違背了當初下鄉以舊換新刺激生產的初衷。
俞女士在家電下鄉活動中只買過一臺熱水器,然而,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的記錄卻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旬,她已買過包括兩臺冰箱在內的5件家電。事實上,就在俞女士買熱水器時,銷售人員便復印了她的身份證,盜用她的身份證、戶口簿等信息,為其他非農戶人員購買了另外4件家電下鄉產品,騙取國家家電下鄉補貼。
有消費者在網絡上投訴,有些商家對非農客戶購買的家電產品當作“家電下鄉”產品向當地財政部門申請補貼,虛報冒領財政補貼資金。
顯然,家電經銷商利用身份證騙補的行為并非個案。此前,據相關媒體報道,在一些騙補猖獗的地方,經銷商干脆直接帶著復印機到農村去,收老百姓的身份證復印,然后拿著這些身份證復印件,由廠家和經銷商一起開具假發票,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騙補國家補貼。
“騙補”行為將本來讓利給農村消費者的財政補貼資金收入“自家囊中”,損害了政策的初衷。有媒體透露,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幾乎所有廠家和商家都或多或少有造假騙補情況,家電下鄉騙補已成為全國各地共面臨的公共治理難題。不禁要問,“騙補”行為緣何泛濫成災?不管是家電下鄉,還是以舊換新,政策層面已相當清晰,目前出現的負面事件也并非政策未及之處。追根溯源,監管乏力難辭其咎。
最新刊發的《關于加強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防止騙補等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最具沖擊力的莫過于是增加了監察的力度,要求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加強對中標流通企業及銷售網點的月抽查力度,每月抽查比例不得少于10%;財政部門對家電下鄉補貼2臺(含2臺)及他人代領的要100%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