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當時開發特麗瓏技術時,是設計給電視使用的。在1980年代時它被應用到計算機以及整合到CRT顯示器之中。特麗瓏顯像管可以說是索尼僅次于隨身聽、對整個世界產生極大影響力的技術發明之一,也是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最佳品質的同義詞。
索尼在特麗瓏上使用了專利技術——單槍三束技術。特麗瓏顯像管的電子槍采用了MALS(多重散光聚焦系統—)、EFEAL(可擴散掃描橢圓孔鏡頭)以及L-SAGIC(低電壓光圈陰極管)等技術。得益于此,特麗瓏顯像管在亮度及色彩表現力方面非常出色,而且色純的表現也相當好。但單槍三束結構對相關控制電路的要求很高,如果廠家的技術水平不過硬,很容易在聚焦以及幾何失真方面產生缺陷,由此也可以看出SONY在生產技術層面上的實力。
1994年憑借特麗瓏顯示的優勢,索尼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視顯像管供應商,其幾乎控制著高端市場一大半占有率,特麗瓏顯像管累計銷售1億支。1995年,純平的WEGA特麗瓏電視機誕生,純平的特麗瓏顯示器正式誕生,隨后的幾年里,索尼成為高端CRT電視市場不二的霸主,雖然諸如三星會蠶食一些低端的市場,但是在高端,索尼的特麗瓏依舊領跑世界。
索尼在1994年推出了貴翔圖像處理引擎。當“貴翔”這個富有創意的名字從我們腦海里略過的那一剎那,很多人的都會想到“Sony”。的確,“貴翔引擎”不但代表索尼推出的獨創革命性顯像技術引擎,同時也是數字影像高畫質的體現。
索尼“貴翔引擎”融合了CCP(組合、色差處理電路)、DRC-MFV1(數碼精密顯像全能調節)以及MID-XU(多重影像驅動)等多種全球最先進的顯像技術。“貴翔引擎”中的CCP2是索尼得意的影像“利器”,它的功效簡單的說就是實現對各種圖像源的模擬或數碼影像信號實現全程數碼處理,并將輸入信號直接轉換成數字信號,減少多次數模轉換造成的噪波和信號損失,從而大幅提升了輸入信號的精純度,提高了畫質。
在CRT電視時代,索尼無疑是業內的王者,也是曾經全球最大的CRT電視制造商。索尼通過遍布全球、相對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而索尼的特麗瓏(Trinitron)技術在電視行業具有深遠的影響。但隨著平面電視逐漸普及,在顯像管電視推出四十年之后,即2008年3月,索尼正式全面停產顯像管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