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府計劃新增4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即新醫改方案出臺。在新醫改方案中,中國政府計劃在2009年-2011的3年間,投入8500億元,用于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以及公立醫院這五項重點改革。
由于這兩項政策的出臺,在未來3年內,政府對醫療設備市場的投資將達到上千億元。一些原來從事各種產品開發的電子企業紛紛轉向醫療電子領域。
當前中國醫療電子市場規模為250多億元,同比增速在16%以上,超過了全球市場12%的增長率。而按照市場調研公司Databeans的分析,醫療電子產業將成為半導體領域新的“殺手級應用”。他們預計,在未來5年內,用于醫療電子的半導體器件每年將以14%的平均速度增長。這個增長率超過了消費市場和電腦市場,后兩者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預計分別為11%和9%。
醫療電子發展一定要適應醫療模式的轉變,同時企業還要關注兩大標準與技術的走勢:
第一是網絡互操作標準。為了適應醫療體系的網絡化建設,從長遠發展來看,互聯的數據平臺變得非常重要。數據平臺涉及對兩項技術的要求:通信和數據格式。只有建立相應的標準,醫療設備之間以及與其他信息源之間才能實現互操作。由國際企業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持續健康聯盟”的產業組織,參加者包括思科、IBM、英特爾、歐姆龍保健、松下電器、三星電子和夏普等,他們進行標準選擇、互用性指南的編寫等工作。目前,相關標準仍在探討之中, 醫療設備企業要加強合作,抓住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網絡化建設的機遇,建立起能夠影響中國醫療網絡化建設的標準和規劃,以有利于我國醫療電子企業今后的發展。
第二是便攜醫療產品與技術。新醫改方案中醫療體系建設應以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這些將成為我國便攜醫療電子快速增長的催化劑。而且,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將推動中國醫用便攜醫療電子市場的發展。 在便攜醫療產品中,電子血壓計、便攜血糖儀、電子助聽器等便攜式設備占到家用便攜產品市場的90%,而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便攜式超聲診斷儀、便攜式胎兒監測儀、便攜式心電圖儀位居我國醫用便攜設備市場前列。此外,基層醫療機構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簡單的X光機、超聲診斷儀、核磁共振設備和計算機斷層掃描設備的市場容量也將大幅提升。而這些產品所涉及的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的技術都備受關注。
最近汽車行業曝出“合資自主”模式,它成為汽車廠商追崇的模式。也就是說外資不能以在中國賣車為第一目的,而是要把在中國研發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這對汽車電子是一個利好消息,這直接影響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因為前裝市場有望直接對中國的汽車電子和控制總成供應商開放。
中國汽車市場和制造能力基本同步成長35-50%(2008-2010年),但是2011年的增長只有3%,有85%的汽車廠沒有完成出貨任務。中國已經擁有1500萬輛汽車付運的歷史記錄,成為世界汽車制造第二大國家。在羅百輝看來,中國汽車增速急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制造產能發展太快,造成本地市場嚴重供過于求,而出口遠遠不如預期。這里深層的原因是外國車廠以市場為導向,在中國建廠是為了在中國銷售自己成熟的產品,基本沒有考慮把中國工廠的產品再出口到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