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計劃再創造4500萬就業機會來滿足9%的GDP增值需求。但是現在有明顯的農民工回鄉趨勢,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現新動向,而這種變化仍然愈演愈烈。當然,返鄉的農民工沒有再務農,而是進入家鄉附近的工廠,服務行業,或者投資合伙開辦自己的企業。這造成一線城市工人缺乏和農村消費水平提高,一件壞事一件好事。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將伴隨城市社會福利改善,要讓老百姓敢把存的錢拿出來花。中國人有了錢第一是滿足基本衣食住行,第二是保障性儲蓄,第三是買房,然后才是購買耐用品和投資等等。社會福利有效改善以后,人民就敢減少保障性儲蓄,多消費。
美國30%的財政收入投入在社會福利,歐洲50%的財政收入投入在社會福利。中國有統計的數據只有不到10%,要是把農民人口做基數,那這個比例就很小很小。歐債的基本原因之一是社會福利太大,政府一直在發行債券維持,現在到了沒辦法的地步。歐洲人的可支付收入持續降低,福利再好,人民也到了沒錢花的地步。
中國的城鎮化第一階段變化已經浮出水面,國內消費市場活躍可以一直延伸到縣城。
第二階段的變化將主要體現在醫療、教育和汽車耐用品消費,它會影響到醫療設備,教學儀器和汽車的需求。特別是配合國家醫改,城鎮化進程一定會加快。
第三階段的變化是深層的,主要體現在工業結構方面的變化。城鎮化必然帶來大工業化,必然需要更多的鐵路、飛機、衛星和高樓大廈,而生產這些精密的產品必然需要機床設備和生產工具。所以為了配合城鎮化的持續發展,電子技術在醫療設備、工業設備、交通工具和新能源項目的原因成為重要的新型市場需求。
中國的電子產業與全球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從“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的進程已經啟動,它將成為今后中國和世界的供應與需求的新焦點。歐債危機給世界經濟蒙上陰影,更給出口導向的中國電子制造業嚴重打擊。然而,中國電子制造商有機會通過調整來發展,鞏固核心市場、揚長避短,開發新市場。
深刻領會“十二五”國家的發展戰略,可以在新興市場發展中找到商機。
新興市場有3個含義:
新區域的市場,比如中國西部、中部城市,非洲出口
新行業市場,比如風能、太陽能、機床制造、醫療電子、汽車電子
成熟市場的新技術導入,比如觸摸屏進入手機和平板電腦
工業電子應用覆蓋多行業設備中電子控制和信息網絡部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大力發展工業設備技術創新、節能技術和樹立明星企業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