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平板電視產業早期,由于日本、韓國彩電企業掌握上游核心技術,本土彩電企業一直處于落后追趕的尷尬局面,這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資彩電企業無論是品牌美譽度,還是產品表現方面,都要領先于本土彩電企業。
不過這種局面在慢慢改變,本土彩電企業開始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全面發力。尤其是在智能云電視誕生下,本土彩電企業不僅顛覆了傳統電視的使用習慣,以其高度實用的云功能應用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其中如TCL主打的云教育功能,實現了家庭親子教育方式的新革命;創維的云健康與康佳的云安全,則帶來了全新的智能云體驗。長虹的智能語音電視使得電視在操作上更簡單、更加人性化,這些功能都是目前大多數外資彩電企業產品無法比擬的。
不僅如此,日益完善的產業結構也使得本土彩電企業競爭力十足,如華星光電、京東方的8.5代液晶面板線相繼達產,擺脫了長久以來國產品牌“缺芯少屏”的桎梏。同時,掌握產業鏈也使得國產品牌規模效應顯著,實現更強的價格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幾大本土彩電企業還在渠道建設上擁有巨大優勢,特別是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布局上,是日韓企業所遠不能及的。另外,中國企業在品牌推廣、工業設計等方面也更加符合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提升了產品認可度,最終在與外資的對壘中獲得了決定性勝利。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索尼彩電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由5.9%下跌至4.4%,松下、東芝、三洋等都跌至1%以下。而同時段內,中怡康數據顯示,國產彩電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七成,而且成長驚人,其中TCL前9個月液晶電視銷量為1104.58萬臺,同比增長高達51.23%,并連續8周保持國內市場零售量占比第一;創維9月份也首次實現在國內市場液晶電視月度出貨量超百萬臺。
本土彩電企業目前呈現快速崛起的趨勢是有目共睹的。不過本土彩電企業也面臨著技術上的難題,譬如在彩電核心技術上,國產企業還處于追趕階段,特別在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急需與國際接軌。
而隨著平板電視的不斷升級,可以預見,彩電業未來的競爭將不再單純是硬件之間的競爭,而轉變為操作系統、內容、軟件、芯片等多方面的較量,中國彩電企業要實現“超日趕韓”,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值得我們期待和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