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財年,40多億美元的虧損創下了夏普發展百年來最大的虧損紀錄,然而進入2012財年,這一紀錄極有可能再度被打破。
夏普昨日(11月1日)發布的2012上半財年業績決算報告顯示,2012年4月~9月,夏普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3875.84億日元(約合48.4億美元)。在此基礎上,夏普進一步調高全年虧損預期至4500億日元(約56億美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將使得已經陷入僵持的“鴻夏戀”談判天平進一步向鴻海傾斜。
電視業務成主要拖累
夏普最新財報顯示,4月~9月,夏普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104萬億日元,同比減少16%。盡管夏普預測2012財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4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0.2%,但同期預測顯示,2012財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500億日元(約-56億美元),與去年的3760億日元相比,大幅增加,且是連續兩年出現巨額虧損。
與全年預虧7650億日元的松下電器相似,主營業務表現不佳,未來收益無法預期是夏普巨虧的主要原因。
夏普財報顯示,公司液晶業務低迷不振是致使營收銳減的罪魁禍首。
中國家用電器產業協會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日此前因釣魚島問題關系惡化,部分消費者抵制日貨的舉動等使得夏普處境艱難。
據了解,中國是夏普最大的海外市場。上一財年,夏普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據了公司總營收的20%。“夏普電視在中國的銷售占其總銷售的比例約達四成。”吳咸建表示,夏普、松下等日系家電企業的海外依賴性強,主要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因此中國市場的經營情況對其整體銷售構成較大影響。
截至9月,夏普、索尼電視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均滑落至5%以下。而在剛剛過去的黃金周,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日系品牌的整體下滑幅度超過40%,其中日系品牌銷量最大的企業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
此外,重組成本居高使得夏普虧損預期進一步擴大。財報顯示,由于計入11億美元重組費用,夏普7月~9月營業虧損為748億日元,而去年同期,夏普實現了301億日元的盈利。
“隨著夏普經營重組改革計劃的逐步推進,夏普海內外的生產、銷售體系將實現好轉。”盡管又將刷新虧損紀錄,但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昨日對外表示,夏普事業體制改革和重組也將強化下一個財年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