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又將掀一場“信息革命”
據業內人士介紹,電視廣播傳輸標準發展至今主要有地面、有線、衛星和互聯網4種,其中,有線、衛星和互聯網電視廣播屬于商業范疇,地面電視廣播屬于政府公益。在目前全國約3.78億電視用戶中,有線電視用戶數約1.43億戶,農村衛星電視用戶約3000萬戶,其余約2億戶需要依靠地面無線的方式來接收電視節目。
而根據財政部發布的計劃,2013年前將對地面數字移動電視建網撥款25億元資金,建設以提供公共服務為目的的全國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覆蓋全國約90%的人口。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的我國廣播電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在2015年前全面實現數字化,逐步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同時“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培育文化產業領域戰略投資者”。
眾所周知,DTMB是一套電視信息的傳輸工具,它將如何影響國內電視領域的發展面貌呢?
葉進向記者解釋,對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來說,無線電視仍然是主流方式。有線網絡造價成本高,不適合在這些地區全面推廣。而DTMB出臺,代表著信息傳輸手段在不斷變化,網絡基站建設增多,發接收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編碼效率也不斷提高,以前一個模擬頻道傳一套節目的空間也許現在能夠傳輸十幾套節目了,還能實現商業上的多用途傳輸。
記者從行業了解到,DTMB的發射目前也歸屬國家廣電總局管理。業內人士認為,廣電系統之前已經推出針對手機模式的CMMB標準,他們自己會進行業務分割,而作為公眾服務的一種方式,DTMB的空間應該主要是在家庭電視固定接收上,但它也可以做到手機信號發射,會對電信系統所推的手機流量下載等業務有所影響。
空間利好遭遇內容乏力
湖北省武漢市地面多媒體廣播系統中,“移動頻道、城市頻道的節目內容以前是免費的,內容關于時尚、生活的短片子居多,市場覆蓋的情況很好。手機移動電視內容,中國移動和湖北電視臺也在一塊做,但是智能手機像蘋果、安卓、微軟、黑莓一般都有自己的內容提供商,不是傳統的電視節目。數字電視的內容提供公司很多,但‘亂世’始終沒老大。”湖北電視臺資深節目導演古鵬,感慨地對記者說。
而另一邊,葉進也指出,盡管在數字電視傳輸方式上,目前的技術水平可以實現高效率、高清晰、多用途傳輸,但無線臺、有線臺、衛星臺播的雷同電視節目內容卻是個問題。甚至依賴CMMB標準傳輸的手機內容,跟地面臺的內容也沒有太大差別。
一邊是內容乏力,一邊是空間利好,嗅到商業氣息的公司蠢蠢欲動。
廈門廣播電視節目有限公司在數字電視節目上做了一些前沿性的嘗試,該公司總經理曾雪濤對記者說:“我認為如果數字電視沒有互動,只有像素和成像質量上的提高沒有太大的意義。好的數字電視應該能像微博,紛繁的話題,沒有固定的故事結局,觀眾參與其中實現互動,才是數字電視時代的應有之義。”基于這一定位,該公司購買了國外某個盈利的戲劇類節目的版權,欲首開中國數字電視劇與觀眾互動的先河,也就是說屆時觀眾將參與到電視劇情景之中,直接對下一集劇情進展產生影響。據了解,該節目今年將在全國性電視平臺和數字網絡上與觀眾見面,“如何與中國戲劇類節目審核制度實現對接,運作大廣告植入廠商投資是實現數字電視節目走向互動的兩大難題。”曾雪濤說。
“就像當年的手機短信一樣,短信一開始只是作為一種信息傳輸通道,但是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商業模式。”葉進笑著暢想未來,以對內容的影響來講,DTMB空間已經具備了滿足不同需求的定向傳輸等能力,比如,車載電視車主、農村觀眾、手機用戶等需求都會不同,是否可以帶動內容商的努力?隨著通道的通暢,未來商業化運作、互動開發等都可以實現,但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建立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