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蛻變。” 2006年6月14日,一篇《鷹的重生》震動整個TCL,乃至整個中國商界。
工科出身但酷愛文史的李東生,以這篇發表在內部論壇上并最終傳遍社會的文字,如同他曾使用過的電焊,灼擊、熔化,再融合,開啟了TCL和他本人的重生。
當時,在并購湯姆遜彩電以及阿爾卡特手機兩年后,TCL陷入前所未有的巨虧。這讓李東生的個人聲譽從頂峰跌到了低谷。
從來寬容儒雅的李東生,前所未有地展露內心深處的剛硬。他在文中直指TCL內部“諸侯文化”的頑疾,坦承自己曾經缺乏變革勇氣。剝開傷口以示眾人之后,便是雷厲風行的變革。
五年過去。2011年1月5日,李東生面對眾多媒體,莊重宣告:鷹已重生。
他說,難關已過,并購達到了預期,國際化道路愈發明朗。
驀然回首,他已陪伴TCL走過了風雨30年,歷盡大起大落,人愈發沉穩,容顏亦漸老,但意氣風發,似勝往昔。
此時,一本TCL30年企業史得以出版,書名沿用了這篇對李東生、TCL無比重要的文章的標題:《鷹的重生》。
百折不回
他是1978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高考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每到教師節,李東生都不由地懷念他的中學語文老師文吉祿。當年語文老師單車騎了十幾里,趕到李東生下鄉的農場,告訴他恢復高考的消息,并幫助他復習,李東生這才順利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
入學時,他遇到了兩個同班同學,陳偉榮、黃宏生。未來,他們將叱咤中國家電江湖,康佳、創維、TCL,以及他們本人,幾經沉浮,但定被銘記。
大學畢業后,李東生被分配到機關辦公室,但卻主動找到TCL的前身,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一個作坊式的小工廠,要求一個技術員的職位。
那時的李東生,還沒有意識到什么“產業報國”的遠大理想。他就是不喜歡坐辦公室,又想著能夠將自己的專業學以致用,而且,TTK的工資還比機關高。
然而,命運將他和TCL綁在了一起,和中國家電產業綁在了一起。曾經的一次追隨內心的小小選擇,最終成長為堅定的自我志向。
技術員李東生的野心很大,一進廠,就想著趕緊當上車間主任。他很快實現了目標,接著又做銷售,搞貿易,當廠長。在TCL磨練10年后,他才開始掌舵。在他的帶領下,TCL曾在電話機、彩電和手機三個技術背景、渠道資源都截然不同的領域同時成為全國第一。至今,一直是中國家電領軍企業。
藍獅子出版人吳曉波說,如今,中國很多家電企業實際都靠著房地產和投資作為主要利潤來源,能夠在產業的縱身地帶繼續跟國際品牌做競爭的,已經鳳毛麟角。
而TCL的堅持,與李東生的堅持無法分割。TCL春風得意時,李東生拒絕了惠州市副市長的政治前途;國際化巨虧時,李東生想過離開,想過房地產救急,但最終堅守在家電業,重新站立起來。
“這個企業和李東生本人的內心都是有一種偏執存在,執著地要做一件事情,不到黃河心不死!眳菚圆ㄕf。
正因為一直堅持在制造業的道路上,2009年,李東生被CCTV評選為“十年商業領袖”之一,央視給他的評語是“百折不回”。
對于自己一直埋頭實業,李東生回答得很平靜,“只有實體經濟強大了,房地產、金融業、服務業,它才能夠有一個發展的基礎。所以必須要有更多的企業來從事實體經濟,從事制造業,中國經濟才能穩定發展。”
面對房地產、各種新興商業模式的誘惑,李東生說,TCL多年的能力積累、優勢都在工業上。“我相信實體經濟做實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也能夠有很好的投資回報。”
李東生的父親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共產黨干部,解放前夕已經參加工作!昂芴崳瑸閲,為政府兢兢業業工作的一個人。”而已經百歲的祖母,曾在70多年前帶著一家老小,從馬來西亞跨海歸國。家庭的影響與企業的成長,令李東生在重要時刻,總會涌起“報國”的情愫。
2004年,當他遇到可以改變中國企業的機遇時,這種情愫又一次噴發。啟動國際化戰略、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李東生當然知道風險巨大,但自信與報國情懷使他毅然而上。而這,也讓他遭遇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鷹的重生
2004年1月,法國總理府,TCL與法國湯姆遜公司正式簽署合資協議。3個月后,TCL又宣布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李東生的名字立刻傳遍全球!稌r代》周刊、CNN“25名最具影響力商業領袖”之一、《財富》雜志封面人物、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榮譽接踵而至。
那是一個亢奮的年份。緊隨著TCL,7月上汽收購韓國雙龍;12月聯想收購IBM公司PC業務。巧合或者非巧合,迎接李東生、柳傳志、胡茂元等人的,都將是跌蕩的故事。
就在TCL宣布兩個并購后不久,發生了一個日后常被提起的故事。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杰克·韋爾奇訪華,被安排與李東生同臺論道。戲劇性的是,李東生剛剛收購的湯姆遜彩電業務,正是杰克·韋爾奇14年前賣給湯姆遜公司的。
躊躇滿志的李東生,向杰克·韋爾奇請教如何能讓湯姆遜的北美業務扭虧為盈。沒想到老先生回答;“我當時賺不了錢,就把它賣掉了。我沒有任何的方法讓這個業務再賺錢!彼瑫r說,“李先生要幫助湯姆遜扭虧,肩負起了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挑戰!爆F場觀眾一片掌聲,為接到任務的李東生敲響戰鼓。
李東生信心滿滿,在此次對話2個月后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要在18個月內完成杰克·韋爾奇口中的“全球意義的重大挑戰”。然而,不到18個月,他跌入了谷底。
2005年,是李東生在TCL的第二個本命年。他沒有意料到,跨國整合的難度會這樣大,也沒有料到,國內的手機業務也會出現逆轉。
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連續的巨虧如同海嘯,不斷的壞消息讓他寢食難安。2005年,李東生的體重短時間內足足減了20斤,35英寸的褲腰成了32英寸。某次電話,一向儒雅的李東生瀕臨崩潰,竟將餐廳的酒杯和碗碟摔個粉碎,現場所有人目瞪口呆。
痛定思痛,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局勢暫穩之后,李東生開始了更高層次的反思。他找到了問題的所在,這些他一直都知道、但卻沒有認識到危害性、也沒有勇氣去指出的問題——必須解決了。
如本文開頭所述,2006年6月,李東生以沉重而決絕的心情,寫下了《鷹的重生》一文。借用鷹在40歲時脫喙、斷趾、拔羽以獲重生的故事,李東生開始重塑TCL。
他把矛頭首先指向了自己:“我深深感到我本人應該為此承擔主要的責任。我沒能在推進企業文化變革創新方面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沒有勇氣去完全揭開內部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這些問題與創業的高管和一些關鍵崗位主管、小團體的利益絞在一起的時候,我沒有勇氣去捅破它;在明知道一些管理者能力、人品或價值觀不能勝任他所承擔的責任,而我沒有果斷進行調整!枚弥,使公司內部風氣變壞,員工激情減退,信心喪失,一些滿懷激情的員工報效無門,許多員工也因此而離開了我們的企業;叵脒@些,我感到無比痛心和負疚!
可以想象,寫下這些文字之時,李東生正像那追求重生的老鷹,將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帶著鮮血,但卻痛快淋漓。
該文被貼在TCL的內部網站,很快引來超過2萬條的跟帖。不少員工徹夜回帖,熱淚盈眶,有的回帖甚至長達萬字。
隨著這篇文章開始的,是TCL企業文化的重塑,從溫情管理轉向制度化生存。隨后的三年扭虧期間,很多創業元老退了下來。那段時間,重感情的李東生仍然存在心魔,但他知道自己必須挺過這樣的煎熬。TCL誓師大會,李東生混在基層員工中間,與他們一起高聲吶喊,那是對企業重生希望的歡呼,更是戰勝自我的歡呼。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TCL企業史《鷹的重生》序言中說,諸如“諸侯文化”、“胸懷第一、規矩第二”這類曾經賴以打天下,后來卻成為建設現代企業絆腳石的老辦法、老機制,曾經困住了許多中國企業。但TCL和李東生沒有望而卻步,而是采取適當的辦法對這類問題進行妥善處理,“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從哪里跌倒,從哪里站起。《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將李東生比作希臘神話中被罰推石上山的西緒福斯,哪兒滾下來的石頭,推回到哪兒去。不同的是,李東生不是被罰,而是主動的堅守。
隨著房價的飛漲,諸多企業進軍房地產,實業成為了圈地的借口。憑TCL脫胎于國企這一層關系,拿地不會是問題,但TCL只有非常少的房地產項目,李東生固執地保持著對家電產業的專注。
秦朔說,自己初識李東生時曾以《誠商李東生》為題撰文,如有機會再寫,或許會把題目定為《韌商李東生》,或借用《挺經》的說法,寫《挺商李東生》,“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三年扭虧。2009年,李東生因為率領TCL從巨虧中走出,再次登上CCTV年度經濟人物的舞臺,和柳傳志、李書福等人一起,獲評“十年商業領袖”。
又過兩年的穩健發展,2011年1月5日,李東生面對包括騰訊財經在內的眾多媒體,莊嚴宣告:鷹已重生!
李東生說,并不后悔這兩個并購,但如果再來一次,會做得更好,比如,他會選擇資本市場融資,而不是后來造成資金緊張的銀團借款方式。他坦承當時的自己太過自信。
但“國際化是必由之路,早晚要走,不如早走!苯洑v挫折之后,如今,國際業務已經帶來了40%的盈利,李東生認為目前的TCL,國際化戰略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曾經躊躇滿志要在18個月完成“全球意義的重大挑戰”的李東生,如今是否敢對韋爾奇說一句:“嘿,你給的任務我已經完成了!?
聽到這個問題,李東生笑了:“再給我一段時間,不會太長,等我做到全球第一的規模,我會在杰克·韋爾奇先生面前更有底氣!
情義人生
李東生朋友很多。企業家圈子中,他和柳傳志很聊得來,他們曾經共同探討產權改革的道路,又同樣面臨過并購的虧損。
“華工三劍客”:李東生,陳偉榮、黃宏生,經歷過激烈的競爭,經歷過三星同輝,也曾悲喜浮沉迥然不同。黃宏生出獄后,李東生去看過幾次,聊的已經是云淡風輕的人生感悟。同窗之情,縱然悲喜沉浮,終難磨滅。
盡管在變革中,一大批創業元老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TCL。但2011年9月28日,TCL創立30周年慶典,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仍然如約地出現在了舞臺上,李東生不免感慨萬千。雖曾齟齬,但情義人生,一笑泯恩仇。
李東生還有很多媒體人朋友,除了秦朔,還有原《中國企業家》總編輯、現《創業家》總編輯牛文文,而為TCL書寫企業史的藍獅子出版人吳曉波也是記者出身。李東生的微博上,總能看到與他們的頻繁互動。
這么多文人朋友,或許也和李東生熱愛文史有關系。閑暇時間,他喜歡讀歷史人物傳記。歷史人物中,李東生最推崇曾國藩,他認為曾國藩能夠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僅不迷失,還能借勢達成自己的目標。
李東生一直有一個信念,自己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轉型當中: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的過程當中,要從大國變為強國,這就要求在各主要產業培養出有競爭力的跨國企業。而他,正為此而戰。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東生以曾國藩的自省與堅韌要求自己。他很喜歡曾的一句話,“打落牙齒,和血吞之”,這句話也激勵著他在堅持實業的道路上,尤其是面對國際化巨虧之時,能將被打得散落滿地的實業之心,一塊塊撿起來,拼上,咬牙再戰。
李東生還有不少忘年交。長其25歲的吳敬璉老先生,常常跟李東生談起家電產業的技術問題,令他非常贊嘆:“一個80歲的學經濟的老教授,能夠那么關心技術,說明他對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的研究和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吳老先生也為企業史《鷹的重生》作序,標題為《從“站起來”到“走出去”》,鼓勵李東生和TCL繼續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探索道路。
除了朋友,還有家人。
李東生說,從小他的父母就沒有要求他要做大老板或者做高官,只希望他能夠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有價值的人,能夠在社會上得到尊重。但是,當李東生參與TCL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探索產權改革道路之時,為了交足保證金,父親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交給兒子抵押出去,承擔一旦失敗就無家可歸的風險。
而曾經千里歸國的老祖母,今年剛過百歲生日,精神矍鑠,無需拐杖,還能自己洗衣服。李東生應老祖母的要求,在祖籍廣東揭西蓋了個房子,“房子雖然不是很高大,但是還是很結實,老家人回去很高興!蹦軌驖M足老人樸素的要求,李東生很欣慰。盡管沒有在祖籍出生成長,李東生說,“我是客家人!
“從老人到小孩,在家里的話,會覺得挺放松,讓自己的精神完全地松馳下來,能夠享受一下天倫。”
盡管渴望能多有些時間和家人一起,但李東生說,自己還從沒設想過“閑云野鶴”的日子。
“目前企業的發展還是處于爬坡的時期,所以我的心態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要和大家一起把企業推向下一個高峰。”李東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