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家電產品讓人“挑花眼”
今年春節前夕,侯女士一家再一次搬了新家,這一次必然也少不了家電的置備。
不過,同30年前相比,眼下的家電市場那叫一個讓人眼花繚亂。從可以讓人失聲尖叫的3D電視、帶液晶顯示屏的對開門冰箱、人見人愛的iPhone 4S,到娛樂終端平板電腦……侯女士除了更換“老三樣”:彩電、冰箱、洗衣機,更是一口氣購入iPad、iPhone,徹底卷入這一波消費電子大潮中。
最終,侯女士的春節家電大采購共包括:42英寸和55英寸的3D電視,花費分別是4000元和5600元;換了一臺柜式空調,花費5800元;把家里的老冰箱換成了對開門式冰箱,花費8800元;老式洗衣機換成了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花費4700元;送父母一部iPad,花費4000元;她和愛人每人添置了一部iPhone4S,花費11000元;榨汁機、豆漿機、電水壺、加濕器等等小物件也在這次購置中一次備齊,花費2100元。
“周圍的朋友們都在用蘋果的,我也湊個熱鬧。”侯女士說,“這次送給父母iPad,他們很高興。”由于侯女士父母都已上了年紀,平時上網不僅要挺著腰板,還要戴著老花鏡,“為了父母身體考慮,這樣他們躺著就可以玩游戲、看電視劇了”。
侯女士說,這次添置的家電花費占整個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近30年來,每次大批購置家電的花費越來越多,但這部分消費占年收入的比例卻在下降。“感覺家電商品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了。”侯女士說,“現在最便宜的3D電視才2999元。”
以電視機為例,30年前,大米的價格是1毛4分一斤,電視機的價格是2000多元;30年過去了,大米的價格漲至兩三塊錢一斤,而2000元照樣能置備一臺電視機,可以說,這30年,常用家電的價格不僅沒有隨著物價上揚,而且是價格越來越“親民”,同時,也越來越高級了。“家里的電器是越來越多了,多一樣電器就少了一樣生活中的麻煩事。”侯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