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周,索尼集團發布的第一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索尼第一財季共虧損371億日元。其中電視業務部門更將面臨連續第八年虧損,之后索尼將今年的電視機銷量預期從2700萬臺降低至2200萬臺。
上周,索尼集團發布的第一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索尼第一財季共虧損371億日元。其中電視業務部門更將面臨連續第八年虧損,之后索尼將今年的電視機銷量預期從2700萬臺降低至2200萬臺。索尼電視部門業務連續虧損讓索尼電視成為被攻擊對象,業內有關人士稱索尼應該出售電視業務以擺脫虧損;之后又有媒體爆出,索尼本月將會針對持續糟糕的電視機業務部門制定改革方案,或將考慮與其他公司合作。
韓系企業最近也狀況頻出:以電視與面板為主要業務的三星由于消費市場收窄導致銷售不振,二季度凈利潤由去年同季的4.28兆韓元降至3.51兆韓元(33億美元)。
除了索尼,其他日系電視企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夏普第一財季營業利潤年比大跌84.4%;東芝營業利潤為41.2億日元,同比下滑87.8%。上述企業有如此大額的虧損也是“多虧”了電視機業務的“參與”。日系電視企業將集體出現虧損的原因指向地震,由于大地震造成了不輕的創傷,致使日系企業從生產到銷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眾所周知,大地震只是在今年出現的偶然狀況,日系電視企業如索尼卻已是連續8年出現虧損,問題顯然不在大地震,而更多的源于全球電視市場整體疲軟。
今年以來,雖然內、外資電視都在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市場,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市場萎靡,但似乎并無多大作用。電視產品在今年上半年的整體銷量并不喜人,國內電視企業也并未嘗到多少甜頭。液晶面板的表現則更冷感:繼去年長達11月之久的連續降價后,今年液晶面板沒能觸底反彈,起伏不定的狀態也讓面板企業嘗盡了苦頭。一線面板企業友達、奇美等都開始有計劃的減產以應對供大于求的市場疲軟。
全球呈現出的整體性市場疲軟是外資電視企業今年以來虧損的原因之一,一些企業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夏普前段時間就被迫將其最先進的液晶面板工廠停止運營長達數周,原因便是市場供大于求;索尼在第一財季之后將本財年的業績預期下調,想必也是意識到整個電視行業的疲軟現象。
在市場整體環境出現疲軟的環境下,外資企業倘若仔細布局便有可能憑借多年的市場基礎安全度過,然而事實卻出人意料:夏普電視短期內黑屏、東芝電視出現的各種質量問題和售后部門的漠視、LG電視高居榜首的投訴率、松下電視逐漸被邊緣化的國內市場……一直以來都以豪門姿態出現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外資電視頻頻被曝光,一時之間集體從神壇跌落,陷入困局。而究其原因,除了整體市場的疲軟外,還有企業自身原因:
產品優勢不再
憑借優良的產品品質,外資電視一直以來在中國國內市場都有不錯的口碑,其中以索尼電視和夏普電視為最。夏普原裝液晶面板在消費者心目中就是品質的最佳保證,索尼也憑借良好的產品質量在中國國內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0年索尼電視業務部門巨額虧損時也只有中國國內市場實現正增長,由此可見索尼在中國國內市場堅實的市場基礎。韓系企業三星、LG則將面板優勢運用到電視業務中,更以其漂亮的外觀見長,引得國內一些企業紛紛效仿。
然而最堅實的基礎也會有坍塌的一天。夏普電視頻頻被爆出有質量問題,而所謂原裝液晶面板也被曝光其實是由臺灣企業代工完成;索尼在質量問題上也“毫不含糊”,黑屏事件雖不是經常發生,卻讓人震驚;東芝的豎線門時間則讓人“回味無窮”,東芝也因為豎線門處理的不妥善而差點徹底離開國內市場。
外資電視上演的種種質量門挑戰了消費者的信任,其一直引以為傲的品質優勢被逐漸吞噬,最終只能面對逐漸不穩定的市場。
技術優勢成陷阱
外資電視之所以一直以來都能站在行業最前端,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先進的技術。電視技術大概都符合美國——日韓——臺灣——中國大陸的走向,而美國一向只負責研究新技術,再將技術傳于日韓,由日韓企業發揚光大。長時間下來,電視的核心技術基本算是被日韓企業掌握。這種優勢在CRT電視向液晶電視過渡的時候,成為日韓企業領先全球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國內電視企業也因此開始了之后對外資電視長達數年的追逐。時至今日我們依舊要承認,電視最核心部分的技術還是存在于日韓電視企業。
外資企業本應該利用技術優勢進一步鞏固王者地位,卻在執行的時候出現了差錯,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東芝。相較于其他外資電視,東芝在電視產業上的布局比較晚,也許就是這個原因,讓東芝電視在技術升級上總是晚于別人。在全球電視企業都投入巨大熱情在智能3D電視上時,只有東芝一如既往的耕耘在LED的一畝三分地上;松下作為等離子電視的全球領軍人物之一,在對待等離子電視的問題上極盡狹隘,最終導致了等離子電視市場逐漸萎縮,而松下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過去兩年其電視業務在中國國內市場連續跌出前十名,等離子電視更是被液晶電視逐漸擠向邊緣;夏普將更多的經歷放在了研究四色技術上,這本應該是技術前進的象征,卻因為沒有同行者而成為“獨行者”,至于夏普能在這條四色的路上獨行多久,我們都不知道。
雖然以上提到的都是個案,但是聚集在一起時就不難發現,即使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這些企業卻在運用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差錯,導致原本的優勢被自己弱化。雖然不至于落敗,但相較于之前的俯瞰天下,如今已經是斑駁叢生。
價格因素也影響到了外資電視在中國國內的高額盈利。
良好的品牌價值決定了外資電視的產品價格一直都高出國產電視許多,這也是外資電視在國內獲取高額收益的原因之一。然而隨著電視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外資電視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價格戰的道路。自今年以來,外資電視不止一次的出現價格跳水現象,雖然這一舉措讓外資電視在與國產電視的競爭中更具優勢,卻也同時降低了外資電視的盈利空間。價格跳水的外資電視再也沒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斷收窄的利潤空間也讓其在經營上出現了一定困難。
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外資電視也在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日前有報道稱,面對虧損,索尼打算在未來致力于較小的出貨量來獲取較高的利潤;東芝則在最初的滯后過后,跳躍式的推出大屏裸眼3D電視,并宣布將努力邁進中國國內市場的前十名。外資電視的努力能否被國內市場認可還需要時間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