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各大電視機廠家都大打互聯網電視牌,將互聯網上的視頻內容引入電視屏幕,以此作為賣點提升電視機的銷量和產品的升級換代。然而,迎合市場大眾消費需求同時還有受到政策監管。廣電總局在09年8月出臺強硬的互聯網電視監管政策,將電視終端廠家引發的第一輪互聯網電視厲聲喝止,廠家雖然采取了各種抗爭途徑,最終還是敗下陣來。互聯網電視機漸次折沙沉戟。
2010年,電視機廠商在遭遇互聯網電視機的此路不通之后,迅速向市場打出智能電視牌。互聯網已經成為電視機未來的必然方向,家電廠商將產品IT化,希望借此開發市場并規避互聯網電視監管的政策風險。
在強硬叫停互聯網電視之后,廣電總局在2010年也迅速了制定了新的互聯網電視監管政策。新政策規定了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規定,并下發了數張集成播控平臺牌照。家電廠商的每款有互聯網電視功能的電視機必須植入這幾個播控平臺的互聯網電視客戶端。互聯網電視機上播放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必須是經過播控平臺審核的內容,建立了一個互聯網電視的圍墻花園,用戶不能通過電視機隨意收看互聯網視頻內容。該政策保證了電視機屏幕上的內容處于廣電的絕對控制之下,在電腦終端可以隨意播放的海量互聯網視頻內容絕不允許隨意出現在電視機上。新政策體現了意識形態的宣傳監管要求,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電視機廠商絕無博弈的空間。
新政策出臺之后,各大電視機廠家在向市場大力推廣智能電視的同時,也都開始了和互聯網集成播控牌照方的合作,希望也能在這個圍墻花園之中獲得收益。在監管政策明朗之后,國外的電視機廠商也開始涉足互聯網電視,開展和牌照方的合作。國內的傳統IT廠商也開始進軍互聯網電視,與播控平臺合作。
看起來互聯網電視已經走上合法合規的道路,加載了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客戶端的電視機走向市場,消費者在政策限定的為圍墻花園內消費互聯網視頻內容。
看起來中國互聯網電視的發展是電視機終端廠商推動的,推出互聯網電視機并自建或者和視頻網站合作提供互聯網電視內容,并實質上推動了監管政策的出臺。事實上,電視和互聯網的融合本來就不是電視機廠商的事情,就電視屏幕而言,這是傳統廣電的陣地。互聯網上的視頻從電腦屏幕向電視機屏幕延伸才是互聯網電視的本來面目,通過公共互聯網的傳輸通道,將互聯網視頻內容傳輸到電視機上,從書房的電腦向用戶客廳的電視機延伸。終端可以是具有互聯網接入功能的電視機或者普通電視機之上的機頂盒。電視機廠商生產的互聯網電視機僅僅互聯網電視的一種終端而已,電視機廠商本來就是這個產業鏈的一環,甚至連主角都不是。
無論如何是互聯網電視機觸發了中國互聯網電視發展的第一炮,同時也觸發了政策監管的地雷將自己埋葬了。
電視和互聯網的融合,成為電視行業的發展趨勢,傳統廣播電視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這是全世界廣電行業的共同問題。美國的Netflix通過互聯網流媒體、機頂盒將視頻內容傳輸到2000多萬用戶,數量上已經超過Comcast,并加速在北美、南美擴張。蘋果TV、GoogleTV都在電視機屏上擴張。這種趨勢不可避免,電視這個傳統產業鏈面臨更新換代,在技術上保守傳統做法必然會導致整個行業的落后,和國外差距越拉越大。
監管政策在保證意識形態的政治正確性的同時,必須最小限度的限制行業的發展活力。在這個蘊藏富礦的互聯網電視的金山上,市場利益驅動的探礦、開礦者人聲鼎沸、激流涌動。這時候實施簡單的限制加圍墻政策已經極大地限制了行業的發展,限制了產業的發展,也限制了GDP的增長,也限制了用戶的需求和生活,從長遠看也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因此順應技術、產業、市場潮流,因勢利導,制定新的互聯網電視政策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