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河東區發生的一起消費者糾紛,再次將互聯網電視腿上風口浪尖。
據了解,天津戴先生在天津市東河區某家電賣場,購買了一臺宣稱可以收看網絡電視的互聯網電視,電視機送到家中后,安裝人員始終不能將網絡電視收視功能調出來。此后,戴先生多次向商場反應,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無奈,戴先生向東河區消協投訴。
受理投訴后,消協人員經調查得知,網絡電視收視功能調不出來的原因是,戴先生居住小區的該品牌電視機使用的寬帶網絡域名,被網絡服務公司封死了。據此,商場人員認為電視機沒有質量問題,責任不應有其承擔。
最終,消協人員認為,消費者購物時享有知情權,由于商家履行告知義務不徹底,才導致消費者購物用不上,經調解,商場同意退機。
互聯網電視,就是把寬帶與電視連接起來,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交互式服務的新技術。在整合電視與網絡兩大傳播媒介過程中,互聯網電視既保留了電視形象直觀的表現特點,又具有了互聯網按需獲取的交互特征,是綜合兩種傳播媒介優勢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傳播形式。
雖然互聯網電視看起來功能強大,相比普通電視更有可看、可玩性,但其實互聯網電視有著很大的缺陷。比如:標準缺乏、內容少、內容商少、功能不完善等,其中內容缺少、產業鏈不完善是目前互聯網電視的最大瓶頸。
互聯網電視自開始出現,內容方面可以說完全是由廠商嵌入,電視廠商通過與內容商合作,向用戶推送互聯網電視內容和服務。這樣互聯網電視用戶只能觀看少量的推送內容,而并非整個互聯網的海量內容和信息,同時也經常遇到很多功能實現不了的問題。
去年國家出臺互聯網電視內容牌照,看似在政策、市場上獲得了較大的突破,但在表面繁華背后的其實籠罩著未來走向的迷茫,雖然,依托互聯網進行視頻內容的傳播是產業的必然趨勢,但對于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來說,無論是產業鏈、還是商業模式,都面臨著中國環境下的重新定義,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產業缺失。
所以,互聯網電視究竟前景如何、“內容+集成”的雙牌照體系是否合理、彩電企業能否擺脫對集成商的依賴、消費者是否接受,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