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正步入后政策時代。今年以來,國家政策效益遞減、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出臺、通貨膨脹的經濟環境日益明顯,在政策退出、外部環境趨緊、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下,中國家電企業的“2012”也來臨了?
濟南華喜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封保勇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影響固然有,但是決定性因素還是產品本身的創新程度。他建議家電企業多學習喬布斯的經營理念,不斷推出更加適合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創新產品,讓消費者對產品充滿期待和愛慕。
政策效應遞減
為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我國在2008年、2009年分別啟動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活動。受益這三大利好政策,我國家電行業歷經了一輪近3年的高速成長期。
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退出。受三大利好政策推動的國內家電業在去年迎來發展頂峰后,今年下半年出現理性回落。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度,我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達9055億元;前3季度市場增速分別為8.7%、16.6%、11.6%,但去年同期分別為23.3%、24.5%、20.2%。
房地產市場與家電市場,一直被視作綁在一起。據報道,住建部日前已知會地方政府,限購政策將于今年年底到期的城市,地方政府要在到期之后對限購政策進行延續。這也預示著,房地產對家電業的拉動作用也在減弱。
近兩三年,高能效空調補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已經使我國家電市場的整體消費能力充分釋放。政策退出后,會不會出現后續消費乏力?
封保勇表示,政策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政策受益者產生影響,但企業要想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上獲得更好收益,還是要走創新之路。
“我覺得我們的家電企業應該多學習喬布斯的經營理念,多推出,且不斷推出更適合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創新產品。”封保勇說,看市場上關于iPhone的銷售,沒有那個產品能讓消費者如此期待,從第一代機到現在最新的4S,新聞媒體、消費者無不透出對該企業產品的期待和愛慕,“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行業或產業的市場政策的影響固然有,但是決定性因素還是產品本身的創新程度。如果我們的家電企業甚至其他行業都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們的民族品牌不但能充分占有國內市場,還會在國際舞臺上打出一片天地。”
服務創新
13日發布的《2011中國家電產業白皮書》針對電視、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等產品的調研也顯示,高效智能、節能環保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的主要考量標準之一。
除了產品和經營創新,封保勇認為,在服務創新上家電業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表示,家電行業是貼近民生的行業,雖然服務方面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國際同行業的領先者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年海爾除好的質量外,通過行業領先的服務創新,在國內甚至國外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消費者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場,因此服務的創新也是現在家電行業必須跟進的一項工作。”
“政策終究會退出,不論是黑電白電還是小家電產業,都不能只依賴于政策對于市場發展的推動作用,都要進一步對市場進行精耕細作。”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員何繼瓊表示,時下家電巨頭們為搭上政策“末班車”,紛紛在三、四級市場和農村市場部署銷售渠道,各地眾多賣場亦開始各種促銷活動,家電銷售盛況在年末再現;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家電企業要想可持續穩定發展,還要在渠道、服務、差異化等方面下工夫,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研發、產品競爭力和渠道布局能力,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