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底有人曾預測,陷入低潮多時的面板業會在2011年年中觸底反彈、情況好轉。轉眼到了2011年年底,關于面板市場會在年中有所好轉的預言被一一打破;面板行業也是在這一年里狀況頻出:減產、各種投資、裁員、換帥、合并……所有的改變都是建立在改變市場現狀的基礎上。而市場的長期不景氣也讓企業太過壓抑,進來頻頻上演的訴訟大戲就可以被視作企業發泄郁悶壓抑的突破口。
號脈
訴訟頻起源于行業不景氣
12月7日,夏普、三星等六家因涉嫌壟斷并操縱面板價格而遭到LCD采購商控訴的計算機和LCD面板制造企業,在經過長時間的拉鋸戰之后最終選擇支付3.88億美元進行和解。在更早的8月份,臺灣的各大面板企業就被美國、歐盟、韓國等企業盯上,接連遭到訴訟。面板界訴訟不斷也是面板上下游企業之間矛盾不斷帶來的后果,而一切的原因則更多的來自于市場的蕭索。
自上一年年中開始,液晶面板就始終處于低潮期。也許財大氣粗的液晶面板企業起初并未對“暫時”的低潮在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虧損數額越來越多,面板價格和終端需求量卻一再下跌,饒是承受力再強的企業也經不起這種折騰。當產業長期處在低潮之后,業內的一些矛盾就開始顯示出來:面板企業想要用抱團維持價格來最大程度獲取可能的利益、以此保證較少的盈利或小較小的虧損;下游整機企業卻希望戰電視成本多大75%的液晶面板可以更便宜一點,來保證整機的微薄利潤。雙方僵持不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訴之法律。
相關專家對此表示:整個市場格局不好,面板企業壓力很大。訴訟反應廠家之間的矛盾,不同的市場板塊之間的矛盾,歐洲、日本、北美板塊之間的爭執。各家均抵制競爭對手,搶占份額,如三星阻止夏普在荷蘭的擴張。面板產業承受壓力很大,矛盾激化,這是競爭雙方牽制的方法和競爭策略。可以預見的是,如果2012年面板市場依舊沒有明顯起色,那么這種訴訟將會越來越多。
受長期不盈利影響 國內面板企業現1元股前途堪憂
作為國內僅有的兩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擁有者,京東方A和TCL華星光電本應該借著電視產品出口大國的旗號好好的風光一把,兩個企業卻在12月8日這一天創下了記錄:自12月2日開始,連續兩個交易日TCL集團和京東方A的股價在盤中相繼跌破2元;8日收盤時,兩個企業雙雙跌破2元,分別以1.99元/股和1.97元/股收盤。這也是A股市場上僅有的兩只1元股,對期待面板市場短期復蘇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京東方A和TCL華星光電雙雙成為1元股,與其不斷增發融資和轉增股本有很大的關系。受累于長期不盈利的面板業績,京東方A和TCL為了維持運轉,一直通過定向增發融資來增加股本數量。然而一直都沒有起色的業績使得其增發的股本沒有了任何意義,反而是單股價格越來越便宜,知道跌破了兩元雙雙成為A股市場上的“開山之作”。據悉,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的京東方A如果在明4月份公布完年報數據時業績依舊沒有任何起色的話,就要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對京東方來說,2012年的確無異于末日。
問診
當然,大多面板企業也都在積極的進行各種有可能挽救面板市場的工作,希冀面板市場能快速進入正軌,其中以臺灣企業、韓系企業為最。
降低產能防止供求不平衡情況更甚
由于市場長期不景氣,包括LGD、友達和奇美等面板巨頭紛紛推遲了其在中國國內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計劃,以此來緩解供求不平衡的現狀。除了推遲生產線的建設,多家面板巨頭同時還采取了降低生產線產能的措施:三星電子正在計劃今年年底之前將液晶面板的產量削減多達4/5并將一部分生產線轉為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來緩解市場壓力;松下計劃關閉液晶面板生產線和等離子面板生產線,解決虧損壓力;日系企業索尼、日立和東芝在政府的牽引下組成新公司再戰面板市場;臺灣企業奇美和友達也都在通過降低產能等方式來緩解市場帶來的虧損壓力。此次面板長期陷入低潮主要是由于終端消費市場不給力造成的,供過于求的現狀也是面板價格一再下跌的首要因素,因此從根本上來控制面板產量也是最需要做的工作。
裁員、換帥積極進行瘦身運動
據悉,LGDisplayCEO權英壽將轉往LG子公司任職,LG對此變動的解釋是這項新任命是為了加強LG顯示器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無獨有偶,奇美電子也發出公告稱董事長廖錦祥因健康原因辭去董事長和奇美實業指派的法人董事職務,與其一同請辭的還有副董事長段行建。雖然企業在公告都給出了調職的充分理由,卻沒能擋住人們的臆想。業績連續虧損之后的職務調動大半是為了調整業績,這個道理大多人都明白。在領頭人接連調任前,包括友達、三星、索尼、松下等都進行了裁員“運動”,這也同樣被視為連續虧損后的瘦身運動。不論是調職還是裁員,前提都是縮減成本、減少虧損。
當面板業大動手術之后,唱衰的現狀依舊沒能改變:日前已經有人做出斷言,稱并不看好2012年的面板市場。業內人士面對面板的長期虧損,從一開始的淡定到后來的細微掙扎再到如今的恐慌,堪稱一例經典的心理戰。京東方8.5代線上馬時相關人士的“不怕虧損、看好盈利”論言猶在耳,本年度虧損32億元-30億元的預計業績就成功的讓它閉上了嘴;臺灣雙虎之一的友達則一邊宣布自身沒有度過難關的難處、一邊暗示政府出面挽救臺灣面板;日本的面板企業則更干脆的在政府的主導下開設新公司,以此對抗面板持續低迷可能帶來的沖擊。可以看到,不論是面板企業還是政府都在做最大的努力來為面板的市場前景做努力。可是面板市場呢?數據顯示,12月預估國內面板出貨量較11月下跌5%;明年1月份的國內面板出貨量預估不超過300萬片,這也可以被視作全球面板市場的縮影。如果終端不給力,那么面板企業做再大的努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