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蘇厚合提出建言,政府與其力促面板產業合并,不如催生臺灣電視自有品牌,假設2012年有1000萬臺需求,其中80%面板采購自友達與奇美電子子,就可提升面板雙虎產能利用率達16個百分點。
熱炒一陣子的面板產業整并議題,外資圈sell side顯然有話要說,以巴克萊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為例,就認為友達若要與奇美電子合并,顯然得先搬走橫在眼前的4顆石頭:一、究竟誰來主導合并后的新廠商?友達、奇美電子、還是鴻海?二、友達與奇美電子都存在客戶基礎相同、制程水平差不多、產能都過剩等問題,綜效何在?三、以奇美電子目前的財務負擔來看,恐沖擊友達;四、友達若合并奇美電子并關掉部分產能,可能會讓三星與樂晶受惠。
因此,葉婉屏認為,解決之道可透過下列2種方法:一、與日本廠商合作,結合日本IPS、IGZO、AMOLED等技術,以及臺灣低生產成本優勢;二、向其他產品發展,適度去化過剩產能;三、與其他品牌客戶進行合作。
因此,“尋找需求出海口”是解決目前臺灣面板產業困境的方法之一,蘇厚合對此認為,現在其實是臺灣政府發展電視自有品牌好時機,因為2009年開始靠著國內需求,臺灣面板產業曾有過好光景,但隨著國內8.5代面板產能從2011年第四季陸續開出,對臺灣面板廠商將是威脅。
根據蘇厚合的預估,若有家年出貨1000萬臺的臺灣品牌電視(約占全球電視需求4.5%),且80%面板采購自友達與奇美電子,其中32寸、40至42寸、46至47寸分別占50%、25%、25%,友達與奇美電子7.5代以上廠的產能利用率將因此提升16個百分點。
外界先前大敲邊鼓要政府出面整合面板產業,并借鏡日本政府將新力、東芝、日立等3家面板廠進行“三合一”的經驗,蘇厚合認為,產業整合向來是好事一樁,但臺灣面板產業整合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了,包括負債、過剩產能、就業、控制權、客戶重復等,在整合前需解決。
從面板產業基本面來看,蘇厚合指出,受惠于急單效應,2011年第四季面板需求比預期還要好,且從2011年第四季至2012年上半年來自品牌與渠道商的補庫存需求,不但有助于面板價格回穩、2012年上半年甚至還有上漲空間,從財務體質角度來看,友達是優于奇美電子。